【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7/06/28 部落共同經營產業案例@貓公部落
分享者:吳建安理事長|豐濱社區發展協會、陳科睿|磯崎部落青年會會長、其他駐地研究員學員
地點:豐濱村-貓公部落、部落聚會所
●自然陽光曬藜梗:紅黎梗自然日曬後可以泡茶,加蜂蜜好喝。
●解酒綠牆:朱槿不僅僅作為住家綠籬使用,也是解酒的妙方。
●玉石工作室:陳立年理事長平日打磨雕琢玉石的工作室參訪,設置在豐濱市場建物內。
分享者:吳建安理事長|豐濱社區發展協會、陳科睿|磯崎部落青年會會長、其他駐地研究員學員
地點:豐濱村-貓公部落、部落聚會所
部落的產業常與其傳統文化或守護生態價值息息相關,亦或是由傳統文化或守護生態價值慢慢轉變而來,例如獵捕飛魚、釀製小米酒、種植稻米、傳統編織及服飾等;部落並非缺乏產業,而是缺乏傳承的契機,以及各種傳統產業的加值創新、異業串連。
邀請豐濱社區發展協會-吳建安理事長為上課的夥伴介紹貓公部落(Fakong)別具特色的各式產業,例如小米酒釀製、苧麻產業(採集、剝離、捻絲、編織等)、服裝編織、玉石等等,希望藉由實地參訪,讓駐地研究員一面藉各式產業的解說進而更了解貓公部落的產業現況與特色,也同時想想自己部落有哪些具有特色的產業未被重視與發掘。
另外,也邀請磯崎部落的陳科睿(小瓏)來分享磯崎部落如何一步步走來,重新發掘部落美好又迷人的傳統文化、傳統慣習,漸漸讓旅客重新認識磯崎部落。
《貓公部落Fakong》
祖先多從外地移民來此,當時發現此地長滿了文殊蘭-Fakong這種植物,便以此命名。
祖先多從外地移民來此,當時發現此地長滿了文殊蘭-Fakong這種植物,便以此命名。
《認識部落野菜~好像部落的早市》解說:吳建安理事長、金珠
部落長輩知道今早我們來訪,採集了當季的部落野菜,青綠色的野菜擺放在長桌上彷如一早來到貓公部落的早市。解說的金珠,用幽默妙語介紹各種野菜的知識,包含阿美族語發音、習俗料理方式、藥用方式、種植特點等等,建安理事長也說,今早認識到的野菜,都會由部落媽媽們料理後讓大家品嚐。
今天認識到的野菜有:蕗蕎、木鱉子(sukuy,音:速貴)、朱槿(嫩葉)、刺蔥(Tana,音:達耐)、玻璃珠/火蔥(kenaw)、芋莖(料理前稱dali,音:達利;料理後稱為lulu,音:露露)、南瓜、輪胎苦茄、在地的花生、芭蕉、南瓜葉、蒲公英葉(kakawani,音:咖咖彎艾)、韭菜、龍鬚菜、佛手瓜葉...等等。
部落長輩知道今早我們來訪,採集了當季的部落野菜,青綠色的野菜擺放在長桌上彷如一早來到貓公部落的早市。解說的金珠,用幽默妙語介紹各種野菜的知識,包含阿美族語發音、習俗料理方式、藥用方式、種植特點等等,建安理事長也說,今早認識到的野菜,都會由部落媽媽們料理後讓大家品嚐。
今天認識到的野菜有:蕗蕎、木鱉子(sukuy,音:速貴)、朱槿(嫩葉)、刺蔥(Tana,音:達耐)、玻璃珠/火蔥(kenaw)、芋莖(料理前稱dali,音:達利;料理後稱為lulu,音:露露)、南瓜、輪胎苦茄、在地的花生、芭蕉、南瓜葉、蒲公英葉(kakawani,音:咖咖彎艾)、韭菜、龍鬚菜、佛手瓜葉...等等。
《部落老屋》解說導覽:奚卜蘭觀光協會理事長陳立年
原本此地僅四戶人家,其餘的家族約在1640-1645遷入定居,原始的四戶老屋尚存三間半,今天帶你們參觀的是被包覆在鐵皮裡面的、結構完好的部落老屋,主人家張先生為避免老屋結構持續遭天候破壞,因此表面用鐵皮包覆保護。
原本此地僅四戶人家,其餘的家族約在1640-1645遷入定居,原始的四戶老屋尚存三間半,今天帶你們參觀的是被包覆在鐵皮裡面的、結構完好的部落老屋,主人家張先生為避免老屋結構持續遭天候破壞,因此表面用鐵皮包覆保護。
《部落走讀》解說導覽:奚卜蘭觀光協會理事長陳立年、金珠
●自然陽光曬稻榖:烈日下不斷將稻榖翻平,均勻日曬。●自然陽光曬藜梗:紅黎梗自然日曬後可以泡茶,加蜂蜜好喝。
●解酒綠牆:朱槿不僅僅作為住家綠籬使用,也是解酒的妙方。
●玉石工作室:陳立年理事長平日打磨雕琢玉石的工作室參訪,設置在豐濱市場建物內。
《汪姊傳統服工作室》解說導覽:汪姊
汪姊的傳統服工作室將男女生的傳統服飾稍作改良,並也依性別、年齡階層等有所分類,例如一般日男性穿著的背心、耆老穿著的背心、公主帽(未婚女性)、皇后帽(已婚婦女)等。
汪姊的傳統服工作室將男女生的傳統服飾稍作改良,並也依性別、年齡階層等有所分類,例如一般日男性穿著的背心、耆老穿著的背心、公主帽(未婚女性)、皇后帽(已婚婦女)等。
《苧麻產業》解說導覽:吳代表
苧麻製作過程可從採集(苧麻葉生長至可做編織使用約需四個月,因此約每季採收一次)說起,採集後的苧麻經過沿莖拔除葉片、抽絲、曬乾、撚線、紡紗(為使苧麻絲在煮絲的過程中不打結)、煮絲(煮後苧麻絲變軟變白)、整經、織布等步驟,可將苧麻絲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織品如服飾、包袋等。而過程當中看見長輩們使用的紡紗器具、地上型整經器、織布器具等等,都還仍是沿用傳統工具,是貓公部落苧麻產業的一大特色。
苧麻製作過程可從採集(苧麻葉生長至可做編織使用約需四個月,因此約每季採收一次)說起,採集後的苧麻經過沿莖拔除葉片、抽絲、曬乾、撚線、紡紗(為使苧麻絲在煮絲的過程中不打結)、煮絲(煮後苧麻絲變軟變白)、整經、織布等步驟,可將苧麻絲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織品如服飾、包袋等。而過程當中看見長輩們使用的紡紗器具、地上型整經器、織布器具等等,都還仍是沿用傳統工具,是貓公部落苧麻產業的一大特色。
《輪傘草編》試做:保羅、小瓏
將曬乾的輪傘草莖兩根兩根一組,以塑膠繩間隔紮綁,逐漸編成一張蓆或是隔熱用的背心,少見的傳統編織器具讓試做的夥伴能在過程中也保有一種傳統氛圍。
將曬乾的輪傘草莖兩根兩根一組,以塑膠繩間隔紮綁,逐漸編成一張蓆或是隔熱用的背心,少見的傳統編織器具讓試做的夥伴能在過程中也保有一種傳統氛圍。
《釀製小米酒》
糯米煮熟後,加入酒麴拌勻,再將它放入可以密封的玻璃罐,待發酵。釀製過程中的禁忌若無遵守,釀製出來小米酒會有酸味。貓公部落的傳統酒麴已失傳,近年正致力研發,目前酒麴是向其他地方購買。
糯米煮熟後,加入酒麴拌勻,再將它放入可以密封的玻璃罐,待發酵。釀製過程中的禁忌若無遵守,釀製出來小米酒會有酸味。貓公部落的傳統酒麴已失傳,近年正致力研發,目前酒麴是向其他地方購買。
《傳統茅草屋》
傳統茅草屋設置在八里灣溪畔,入口即正對著阿美族的聖山-奇拉雅山(Cilangasan )。因為乏人使用與管理,目前是荒置的狀態,建安理事長希望藉著將傳統茅草屋重新整修的過程,讓部落的人能藉由分工而更團結,也讓荒置的茅草屋能作為凝聚族人生活或產業的公共空間。
傳統茅草屋設置在八里灣溪畔,入口即正對著阿美族的聖山-奇拉雅山(Cilangasan )。因為乏人使用與管理,目前是荒置的狀態,建安理事長希望藉著將傳統茅草屋重新整修的過程,讓部落的人能藉由分工而更團結,也讓荒置的茅草屋能作為凝聚族人生活或產業的公共空間。
************************************************************************************
《駐地研究員課程回顧》
讓舊夥伴回顧及複習已經上過的課程,讓新夥伴初瞭解駐地研究員課程的精華。課程的影片及重點記錄均有放置在網路平台,新夥伴則可點選有興趣的課程內容觀看。
106/09/28_123願景行動地圖 (李柏賢老師)
106/09/29_東海岸山海聚落景觀守護行動提案 (李柏賢老師)
106/10/19_永續旅遊準則 (陳盈潔老師)
106/10/20_部落旅遊經營與部落藍圖的建構 (鄧浩老師)
106/11/02~03_路徑博物館與聰明守護環境景觀 (歐祥權老師)
106/11/06_環境智慧與環境觀察工作坊 (羅永清老師)
106/11/16_吉拉米代部落觀摩小旅行
106/12/14_成果分享交流會
107/04/12_圖資平台運用工作坊 (方思文老師、郭倩如老師)
107/04/18_部落藍圖之操作實務 (劉建億老師)
107/04/19_如何辦理工作坊 (劉建億老師)
107/05/16_田野調查資料之運用 (黃懷軒老師)
107/05/18_認識東海岸山海環境與景觀管理的法制 (郭倩如老師)
107/06/07_部落組織(會議)凝聚工作坊 (蔡政良老師)
107/06/13~15_部落地圖與藍圖製作工作坊 (團體實作課程)
107/06/28_部落共同經營產業案例 (吳建安理事長、在磯崎工作室陳科睿)
《磯崎部落的經驗分享》分享者:陳科睿
●我回部落後一開始是將獨木舟、衝浪、浮潛、瀑布溯溪等小時候在水域玩的活動包裝成水域運動為主的運動冒險遊程,那時候長輩只是覺得很不錯的開始,但僅僅是覺得帶遊客來做水域的運動,並無意識到可以與部落的人有互動。後來因為各種水域運動遊程的客源流失(在市區就被大型業者搶先),才回頭思索回部落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在重新思索真正想在部落從事的事情後,便開始一件重要且長久的工作:持續有系統地「記錄」部落傳統知識;例如跟著部落長輩上山採集野菜、打獵等等生活智慧。後續並將部落野菜的採集、料理、飲食包裝設計成一套具有知識深度的遊程。
●從北到南甚至到了國外,「射弓箭」活動在非常多的原住民部落都安排在體驗遊程裡,已變相削價競爭,並無讓遊客體驗到原住民的生活價值精神,因此,更加讓我決定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部落體驗遊程:部落野菜採集-從野地到餐桌。
●部落遊程的操作模式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能將部落爸爸與媽媽視為工作人員或被支配者,他們才是推動部落觀光遊程的重要工作伙伴。
●創造經濟價值:旅遊行程、部落餐飲、文創商品、故事廊道導覽。
●有玩的也有吃的,因此接下來試著將「文創商品」放進來,並與野菜的主題相融合,例如明信片(手繪野菜)、桌巾(野菜圖騰)、木雕盤(野菜葉脈)等等。
●網路資源也是這個時代非常重要的行銷、記錄工具,建議加以善用。
●以「Midateng_野地的祝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n_EMDqiTs)」記錄拍攝磯崎野菜的採集與料理,並以此為主軸、線索,向原民會申請文化遊程體驗計畫、向文化局申請經費補助拍攝,並以youtube影片方式行銷。所有系列的步驟均環環相扣,因此,最後才會在想要推出文創商品,讓整個計畫更完整。
●不老部落參訪分享:
(1)部落體驗活動與10年前無太大差異:介紹部落的菜、釀小米酒、射弓箭、織布。
(2)獵人觀察動物的要點及動作融入射弓箭的教學過程。
(2)部落產業常常面臨削價競爭狀況,一家烤飛魚變成全村烤飛魚,一家賣洋蔥變成全村賣洋蔥等等。
(3)與當地社區的連結性較弱,稍稍可惜。
(4)原根職校(與羅東高中合作)是養成部落人力的重要平台;例如化學課程,傳授釀酒等之學理、物理課程:雕刻等、餐飲課程:部落料理....畢業後有證書。
《貓公部落的分享》分享者:吳建安理事長
●自然資源豐富,尤其貓公部落是位處在阿美族聖山-奇拉雅山山腳下的部落,部落也有許多無形的文化資產。
●貓公也正面臨人口老化、青年人口外移的嚴重問題,所以上午的行程,大家看到示範及解說的幾乎都是部落的長者。
讓舊夥伴回顧及複習已經上過的課程,讓新夥伴初瞭解駐地研究員課程的精華。課程的影片及重點記錄均有放置在網路平台,新夥伴則可點選有興趣的課程內容觀看。
106/09/28_123願景行動地圖 (李柏賢老師)
106/09/29_東海岸山海聚落景觀守護行動提案 (李柏賢老師)
106/10/19_永續旅遊準則 (陳盈潔老師)
106/10/20_部落旅遊經營與部落藍圖的建構 (鄧浩老師)
106/11/02~03_路徑博物館與聰明守護環境景觀 (歐祥權老師)
106/11/06_環境智慧與環境觀察工作坊 (羅永清老師)
106/11/16_吉拉米代部落觀摩小旅行
106/12/14_成果分享交流會
107/04/12_圖資平台運用工作坊 (方思文老師、郭倩如老師)
107/04/18_部落藍圖之操作實務 (劉建億老師)
107/04/19_如何辦理工作坊 (劉建億老師)
107/05/16_田野調查資料之運用 (黃懷軒老師)
107/05/18_認識東海岸山海環境與景觀管理的法制 (郭倩如老師)
107/06/07_部落組織(會議)凝聚工作坊 (蔡政良老師)
107/06/13~15_部落地圖與藍圖製作工作坊 (團體實作課程)
107/06/28_部落共同經營產業案例 (吳建安理事長、在磯崎工作室陳科睿)
《磯崎部落的經驗分享》分享者:陳科睿
●我回部落後一開始是將獨木舟、衝浪、浮潛、瀑布溯溪等小時候在水域玩的活動包裝成水域運動為主的運動冒險遊程,那時候長輩只是覺得很不錯的開始,但僅僅是覺得帶遊客來做水域的運動,並無意識到可以與部落的人有互動。後來因為各種水域運動遊程的客源流失(在市區就被大型業者搶先),才回頭思索回部落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在重新思索真正想在部落從事的事情後,便開始一件重要且長久的工作:持續有系統地「記錄」部落傳統知識;例如跟著部落長輩上山採集野菜、打獵等等生活智慧。後續並將部落野菜的採集、料理、飲食包裝設計成一套具有知識深度的遊程。
●從北到南甚至到了國外,「射弓箭」活動在非常多的原住民部落都安排在體驗遊程裡,已變相削價競爭,並無讓遊客體驗到原住民的生活價值精神,因此,更加讓我決定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部落體驗遊程:部落野菜採集-從野地到餐桌。
●部落遊程的操作模式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能將部落爸爸與媽媽視為工作人員或被支配者,他們才是推動部落觀光遊程的重要工作伙伴。
●創造經濟價值:旅遊行程、部落餐飲、文創商品、故事廊道導覽。
●有玩的也有吃的,因此接下來試著將「文創商品」放進來,並與野菜的主題相融合,例如明信片(手繪野菜)、桌巾(野菜圖騰)、木雕盤(野菜葉脈)等等。
●網路資源也是這個時代非常重要的行銷、記錄工具,建議加以善用。
●以「Midateng_野地的祝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n_EMDqiTs)」記錄拍攝磯崎野菜的採集與料理,並以此為主軸、線索,向原民會申請文化遊程體驗計畫、向文化局申請經費補助拍攝,並以youtube影片方式行銷。所有系列的步驟均環環相扣,因此,最後才會在想要推出文創商品,讓整個計畫更完整。
●不老部落參訪分享:
(1)部落體驗活動與10年前無太大差異:介紹部落的菜、釀小米酒、射弓箭、織布。
(2)獵人觀察動物的要點及動作融入射弓箭的教學過程。
(2)部落產業常常面臨削價競爭狀況,一家烤飛魚變成全村烤飛魚,一家賣洋蔥變成全村賣洋蔥等等。
(3)與當地社區的連結性較弱,稍稍可惜。
(4)原根職校(與羅東高中合作)是養成部落人力的重要平台;例如化學課程,傳授釀酒等之學理、物理課程:雕刻等、餐飲課程:部落料理....畢業後有證書。
《貓公部落的分享》分享者:吳建安理事長
●自然資源豐富,尤其貓公部落是位處在阿美族聖山-奇拉雅山山腳下的部落,部落也有許多無形的文化資產。
●貓公也正面臨人口老化、青年人口外移的嚴重問題,所以上午的行程,大家看到示範及解說的幾乎都是部落的長者。
【部落參訪行程工作坊及給貓公部落的各種建議】
《水璉部落》分享者:芭奈.法老(陳繪惠)
●水璉部落裡的特色如18號橋、跳浪隧道、老屋、水璉國小、水璉國中、加油站金三角、廢棄軍營、獵人驛站等,剛回部落時的第一件事也是盤點及記錄。
●找到對的人、關鍵的人,也是另一件重要的事,從當年至今是部落耆老帶著我們一步步走過來。
●回顧過去,找回熱情:吉籟獵人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獵人們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當年的目標是在獵人體驗活動稍微成熟之後,開始計畫中期目標,即「將驛站打造成進入東海岸的第一個休憩站」。
●貓公部落深藏好多老人家的智慧,若透過東管處的協助將它們串成一個完整的行程會非常棒,將來都是我們年輕人來請益的活教材。
●水璉部落裡的特色如18號橋、跳浪隧道、老屋、水璉國小、水璉國中、加油站金三角、廢棄軍營、獵人驛站等,剛回部落時的第一件事也是盤點及記錄。
●找到對的人、關鍵的人,也是另一件重要的事,從當年至今是部落耆老帶著我們一步步走過來。
●回顧過去,找回熱情:吉籟獵人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獵人們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當年的目標是在獵人體驗活動稍微成熟之後,開始計畫中期目標,即「將驛站打造成進入東海岸的第一個休憩站」。
●貓公部落深藏好多老人家的智慧,若透過東管處的協助將它們串成一個完整的行程會非常棒,將來都是我們年輕人來請益的活教材。
《都蘭部落》分享者:布告.阿里
●前年首度與公部們合作的導覽行程即是「都蘭慢漫走」,包含了很多部落的故事路徑:32鄰咖啡、月光小棧、部落工坊、都蘭教堂、都蘭山等。
●「都蘭慢漫走」、「阿米斯音樂節」、「都蘭階級制度」等都是很好認識都蘭部落各種層面的故事。
●知道自己不喜歡的項目是什麼,寧願花時間講給人數少但有興趣認識都蘭部落的遊客,因此我會挑選客人,團客盡量不接待。
●未來想推行文化獨木舟,提供遊客從海上看部落的體驗。
●建安理事長召集部落眾多老人家來服務、示範產業,很令人感動。
●苧麻的處理過程仍保有傳統性,不像都蘭部落已利用現代器具改變其中幾個步驟,例如整經機(都蘭已改用簡易的輪狀)、織布機(貓公仍保有弓織,都蘭僅剩兩位老人家會使用弓織,大部分都改用坐織)。
●前年首度與公部們合作的導覽行程即是「都蘭慢漫走」,包含了很多部落的故事路徑:32鄰咖啡、月光小棧、部落工坊、都蘭教堂、都蘭山等。
●「都蘭慢漫走」、「阿米斯音樂節」、「都蘭階級制度」等都是很好認識都蘭部落各種層面的故事。
●知道自己不喜歡的項目是什麼,寧願花時間講給人數少但有興趣認識都蘭部落的遊客,因此我會挑選客人,團客盡量不接待。
●未來想推行文化獨木舟,提供遊客從海上看部落的體驗。
●建安理事長召集部落眾多老人家來服務、示範產業,很令人感動。
●苧麻的處理過程仍保有傳統性,不像都蘭部落已利用現代器具改變其中幾個步驟,例如整經機(都蘭已改用簡易的輪狀)、織布機(貓公仍保有弓織,都蘭僅剩兩位老人家會使用弓織,大部分都改用坐織)。
《比西里岸部落》分享者:夏金蘭
●三仙台、熱氣球、定置魚網、日出曙光、富家溪漁產、畜牧產業、等均是比溪里岸特有的資產,可以讓遊客有不同的部落體驗。
●走訪貓公部落讓我有很多體會,比西里岸可以向貓公部落學習,串連起部落每個特色資源及產業。
●三仙台、熱氣球、定置魚網、日出曙光、富家溪漁產、畜牧產業、等均是比溪里岸特有的資產,可以讓遊客有不同的部落體驗。
●走訪貓公部落讓我有很多體會,比西里岸可以向貓公部落學習,串連起部落每個特色資源及產業。
《新社部落》分享者:朱秋菊
●葛瑪蘭的香蕉絲編織產業、食用與採集海邊的食物、食用植物的心(籐心、檳榔心、香蕉心、蘆葦心)、新社梯田等,活動行程應再適度規劃與包裝,會更吸引人。
●葛瑪蘭的香蕉絲編織產業、食用與採集海邊的食物、食用植物的心(籐心、檳榔心、香蕉心、蘆葦心)、新社梯田等,活動行程應再適度規劃與包裝,會更吸引人。
《美山部落》分享者:朱秋珠
●我是葛瑪蘭部落嫁到美山部落的媳婦,美山部落的特色:花海、橘子園(橘子皮加工利用,如清潔劑)、種植芭蕉、國小的棒球場等等,來貓公部落向大家請益,希望美山部落可以慢慢落實這麼有特色的觀光行程。
●我是葛瑪蘭部落嫁到美山部落的媳婦,美山部落的特色:花海、橘子園(橘子皮加工利用,如清潔劑)、種植芭蕉、國小的棒球場等等,來貓公部落向大家請益,希望美山部落可以慢慢落實這麼有特色的觀光行程。
《磯崎部落》分享者:陳科睿
●曾受生活美學協會之託,帶團導覽貓公部落,聆聽導覽的學員是以色列人,因此我事先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踩點、調查資料,包括苧麻編織的過程、聖山的故事、老屋的故事(今天早上才親眼目睹貓公的老屋)等等。
●當時建議可以有幾位部落裡的人一起學習做導覽解說,可惜沒有成功。
●帶客導覽的過程當中(以苧麻編織產業的例子來說),讓遊客看見產業製作的過程與文化價值,有機會增加遊客購買的行為,並增加該產業成品的價值或價格。
●觀光遊程要與周邊部落的特色有所區別,才能做出差異化,我看見貓公部落特有的類型是產業鏈串連的部份,有機會規劃成兩天一夜的遊程。
●曾受生活美學協會之託,帶團導覽貓公部落,聆聽導覽的學員是以色列人,因此我事先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踩點、調查資料,包括苧麻編織的過程、聖山的故事、老屋的故事(今天早上才親眼目睹貓公的老屋)等等。
●當時建議可以有幾位部落裡的人一起學習做導覽解說,可惜沒有成功。
●帶客導覽的過程當中(以苧麻編織產業的例子來說),讓遊客看見產業製作的過程與文化價值,有機會增加遊客購買的行為,並增加該產業成品的價值或價格。
●觀光遊程要與周邊部落的特色有所區別,才能做出差異化,我看見貓公部落特有的類型是產業鏈串連的部份,有機會規劃成兩天一夜的遊程。
《東管處》分享者:周欣宜
●駐地研究員的角色初衷就是要找到與公部門彼此合作的模式。
●很感謝金蘭姊介紹很多想用心付出在部落的夥伴來駐地研究員課程上課。
●部落藍圖是一件很重要的、部落與公部門之間溝通的媒介。什麼是我們要的?什麼是我們不要的?釐清這些事情,而不要被為數眾多的計畫拉的團團轉。
●東海岸的自然環境周邊蓋太多建築物、設施物,漸漸破壞自然天際線,而月光海音樂會就是一場可以讓大家看見如何用非常少的人工設施、場地佈置,看見以太平洋、以月亮為背景,就可以成就一場非常具有東海岸特色的音樂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