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場|
🏚️ 地點 : 都歷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 地點 : 貓公部落聚會所
- 重點不在畫出一張好看的圖,而是共同討論出地方觀光的永續。
1. 能共同討論藍圖的夥伴:(1)能一起討論部落旅遊所涉及的議題、(2)與地方及部落關鍵人物或團隊密切連結、(3)經營公共事務的想像與毅力、(4)具有回饋地方及部落的熱忱、(5)開始規劃參與的方式及行動機制。
2. 地方觀光的永續:包含「地方永續觀光資源及議題」、「部落經營需求」。
(1)地方永續觀光資源及議題為:環境資源盤點、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盤點、環境知識盤點、部落祭儀及場域調查、海洋及山林資源盤點、重要生產空間調查、重要自然地形、公共設施盤點。
(2)部落經營需求有:資源的共管機制、地產地消永續營運模式、必要之遊客動線迴避、地方或部落的旅遊接待能量。
- 地方觀光永續藍圖如何與國際接軌?
永續旅遊不是某種遊程,而是一種目標、一種態度,讓旅遊在部落及社區能夠永續的發展,是一種責任旅遊,包括善待當地人、深入當地的生活文化,另外,也在得到正面旅遊經驗的同時讓當地也能夠獲利,是一種雙贏的責任旅遊。
故而,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GSTC)與50多個全球性旅遊組織共同研擬「永續旅遊目的地準則GSTC-D」,讓旅遊目的地在管理與行銷策略上整合生態環境、古蹟遺址與住民福祉,以達到旅遊地區生活環境的永續發展。
2019年12月修訂完成永續旅遊目的地準則2.0版本,涵蓋四個面向:(1)永續管理組織、(2)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3)文化的永續發展、(4)環境的永續發展,涉及管理機關、業者、社區、文化資產與自然環境。
而與東海岸永續觀光環境較為相關的準則、可落實於部落實踐的面向有:
A5 |
在地居民參與及回饋 |
|
C3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A8 |
遊客數量與活動管理 |
|
C4 |
傳統的使用 |
A9 |
法規規劃和開發控制 |
|
C6 |
文化景點的遊客管理 |
B3 |
支持本地企業與公平貿易 |
|
C7 |
景點解說 |
B4 |
支持社區發展 |
|
D1 |
環境敏感區保護 |
B6 |
產權與使用權 |
|
D2 |
自然景點的遊客管理 |
B8 |
無障礙與可及性 |
|
|
|
- 地方觀光永續藍圖的操作方向及心態
地方藍圖是「整合共同參與者的需求、想做的事,或是對未來的構想或計畫」,也要知道地方藍圖並非僅是僵固的盤點資訊,而是具有引導、整體方向性,但保持彈性隨外部環境變動而隨時在調整的互動資訊。
二、路徑博物館(觀察的方法/人類文明的疊加)
- 所謂的路徑博物館(Trail Side Museum),係源自美國國家公園中的「自然研究路」。(Nature Trail,或自然觀察路、自然小徑)
日本學者新井重三則說:「將分散於各處的景點,以一條可及的道路串聯起來的作法,在不移動其位置的前提下以最自然的方式引導參觀者完成他們的「發現」,而且有一個完整的連續性。」(1995)
- 什麼是博物館?
「博物館 = 謬思女神 + 地方(Museum =
Muse + um)」
博物館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並透過展示,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博物館具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功能。
博物館透過各種方式,甚至是感官的方式來傳達訊息,例如英國的戰爭博物館以味道,讓到訪者瞭解士兵在戰場上生活的一面。也透過一定的路徑引導,讓到訪者循序的瞭解展示文物要傳達的故事線。
而若將博物館的概念置放在戶外,大地景更是充滿著地貌、生態、人跡、時代等的知識,進而將「時間」置入想像,整體畫面則隱喻呈現著詩意般的地景;例如(a)英國湖區溫德米爾(Windermere, UK)丘稜上的石頭牆是標註著人類文明拓墾的印記、(b)英國愛丁堡亞瑟王座山(Arthur‘s Seat, Edinburgh, Scotland)山腳下一道細長路徑,是印證人類拓墾路徑是由市鎮方向長驅直入、(c)高度近百米的日本栃木縣日光市華嚴瀑布,為日本三大瀑布之一,若從大地景角度觀看,瀑布僅是中禪寺湖的一處溢流口,人類則緊挨著中禪寺湖旁側居住。
以同樣的觀察方式觀看東海岸部落所身處的大地景亦是如此,例如都蘭部落與都蘭鼻、奇美部落與秀姑巒溪沖積臺地等,自然力與人類文明的活動印記交錯堆疊,呈現動人樣貌。
- 地景/文化/歷史…就像是刮除重寫的羊皮紙
地景、文化、歷史等的觀察與田野調查,不只是要呈現史料!也是歷史的過程與情境。找出珍貴的史料不是要復原它、修舊如舊,而是找到當今時代與它們的連結,例如都蘭部落海祭、奇美部落泛舟文化等。因此,地方藍圖就是要透過盤點各種資源、找到友善的連結方式、進而呈現地方內涵,以及……下一步。
三、透過盤點永續資源描繪地方藍圖
為了有系統的盤點地方藍圖,我們轉化前述永續旅遊目的地準則的精要、揉合東海岸部落的觀光及生活大致的樣態,將盤點的主要項目歸納如下:
1. 不可干擾的區域
在討論地方藍圖的第一步,先與夥伴在圖上盤點出「不可干擾的區域」,將部落及社區裡需要保持寧靜或不被侵擾的區域先劃分出來,包含生活聚落中不想被遊客行為打擾的生活寧靜區、傳統文化的禁忌區域等。
2. 文化傳承
在部落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無論是無形的傳說、故事、祭儀、傳統技術、價值觀等,或是有形的歷史文物、生活器具、生產工具等,均可加以記錄;而除了盤點記錄有形及無形的「事務項目」以外,也盤點「事物項目」與「人」如何產生連結?才能將文化傳承從點狀的分布,透過人連結成線狀,進而行程面狀的故事線。
3. 生活採集
部落生活採集的場域包含陸地及海域,例如山上的獵場、山上採集植物(食材)的區域、潮間帶採集、水下漁場採集等,而果園、林園、定置漁場等則屬於生活經濟生產的區域。
4. 傳統技藝
傳統技藝的盤點包含以下幾個面向(或許與文化傳盤點內容承略有重疊):
(1)技術:匠師、工藝達人的工坊,例如織苧麻衣布、糯米釀等;
(2)材料:種植區域、採集區域、簡易處理區域等,例如黃籐、茅草、樹皮;
(3)成品:傳統老屋、傳統Taluan、傳統生活器具等,例如奇美男人廚房、貓公傳統屋。
5. 生態區域
盤點部落周邊陸域及海域特殊生物生長豐富的區域,除透過網路資源搜尋(例如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https://www.tbn.org.tw/),也可以是個人特殊的經驗,例如放空的森林。
6. 部落(社區)記憶
部落及社區共同的或是個人的記憶,項目、事件、人物不拘,例如某個大石頭、某棵別具意義的大樹、某家令人印象深刻的診所、部落唯一的公用電話、曾擁有部落第一台電視機的家庭等。
四、地方藍圖資源盤點試操作
- 臺東場:都藍部落、比西里岸部落
- 花蓮場:奇美部落、Cepo’區域(港口+靜浦)
地方藍圖試操作之成果已延續至與各別部落的藍圖討論。
1.臺東場-比西里岸組藍圖討論成果:
2.臺東場-都蘭組藍圖討論成果:
3.花蓮場-奇美組藍圖討論成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