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點 : 都歷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 地點 : 貓公部落聚會所
一、前言
為何要談永續?我們面臨了資源赤字的共同困境。
根據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海洋小組報告指出,海洋觀光佔了全球旅遊產業的50%。台灣面積雖然僅佔全球陸地面積0.3%,然而海洋生物種類卻高達全球物種的1/10。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內重要的資源也包括了海洋,更是阿美族稱為「冰箱」的生活採集與文化場域。除此之外,海洋更是平衡氣候、供應氧氣、80%地球生物的家。其中珊瑚礁更因為維持非凡的生物多樣性而被稱為海洋雨林,但根據2022年聯合國可持續展報告指出,海洋溫度上升1.5℃,珊瑚礁將消失70~90%;上升2℃情境下,珊瑚礁將徹底消失。過去10年,是至少自1800年代以來海洋溫度最溫暖的10年。2021年是海洋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度,也是全球海平面最高的年度。
海水變暖的影響之外,海洋更面臨著優養化、酸化、過度捕撈,還有塑料/海洋污染的威脅,台灣西海岸的海底廢棄物的垃圾密度已經是全球平均的近1.5倍,而花蓮、彰化等地區受到潮汐影響為垃圾密度最高的地區,其中花蓮石梯坪已經來到24,048件垃圾/km2的密度。另在面積廣達44個台灣的北太平洋垃圾帶中,尼德蘭Wageningen 大學海洋清理小組分析可辨識垃圾的來源國,其中5.6%來自台灣,可見減廢議題是台灣海洋的重要課題。
整體而言,我們面臨了資源赤字的共同困境。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更是表示7月28日為2022年的地球超載日。2022年剩餘天數都是「資源赤字」的窘境,也警醒我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是為了我們、朋友、下一代、下N代,保留在地球生活的資源。
「地球超載日」代表人類用光「生態系統一年內能再生的所有資源」的時間點。
二、面對資源赤字,觀光旅遊模式可以帶來哪些機會?
過往的觀光旅遊發展多數衍生了排放和污染、衝擊生態多樣性、破壞居民生活寧靜等負面影響,然而透過觀光旅遊的導入,也有機會能溝激發互動與相互理解,亦可作為環境和文化保護的催化劑。以前幾年東管處部落駐地研究員計畫的推展過程為例,在與夥伴討論部落發展願景時,也加入了部落永續觀光元素,嘗試以部落觀光永續藍圖的方式讓後續行動能有基底可循。
計畫主持人郭倩如特地以都蘭部落為例,永續觀光元素經盤點與共識討論後為阿美族文化傳承、從土地到餐桌的教育、自然素材餐具、在地採購、傳統石煮文化、觀光收入回饋部落等。另也有奇美、貓公、新社等部落觀光永續藍圖的分享。同時也以新社部落舉例,去年因為遊客湧入過多,欠缺規範與引導下,容易誤踩梯田稻作生產區域,經過藍圖的討論也衍生了旅遊導覽路徑的相關規範。
更進一步舉例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哪些與觀光有關?作為與學員互動的提問。直覺感受以目標8-就業與經濟成長、目標12-責任消費與生產、目標14-海洋生態等目標為主,但其實每一項目標都與觀光能產生連結關係,端看我們能否更細緻的想像觀光旅遊背後的各種程序與關係連結,以下是課程中的舉例彙整:
SDGs與觀光旅遊連結舉例示範:
指標項目 |
指標說明 |
與觀光旅遊連結的可能 |
目標1 |
消除貧窮 |
訂定在地招聘政策,將旅遊業與國家減貧戰略、創業之關聯性聯繫起來 |
目標2 |
消除飢餓 |
旅遊業可藉由促進生產、飯店供應鏈、向遊客銷售當地產品,促進農業發展 |
目標3 |
良好的健康與福祉 |
旅遊業產生的收入、稅收,可以再投資於醫療保健和服務 |
目標4 |
優質教育 |
建立能力和技能,以確保旅遊業能夠提供就業機會 |
目標5 |
性別平等 |
藉由旅遊業提供的直接就業和收入創造,賦予婦女權力 |
目標6 |
飲用水與衛生設施 |
藉由旅遊業訂定標準,提供良好的供水、安全衛生的相關公用設施 |
目標7 |
負擔的起的清潔能源 |
旅遊業可以幫助減少溫室氣體(GHG)、減緩氣候變化,並通過清潔能源投資促進,以取得能源 |
目標8 |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
旅遊業應創造體面的工作機會,並透過旅遊價值鏈增加旅遊業的社會經濟影響力 |
目標9 |
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
旅遊業可以藉由對基礎設施改造要求,實踐創新 |
目標10 |
減少不平等 |
旅遊業可以讓當地居民和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旅遊業的發展,並為城市再生與農村發展做出貢獻 |
目標11 |
永續城市與社區 |
旅遊業可以促進城市再生、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 |
目標12 |
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 |
採用永續的消費和生產 (SCP)
模型監測旅遊業的影響,包括能源、水、廢物、生物多樣性、就業機會的創造 |
目標13 |
氣候行動 |
旅遊利益相關者可以通過減少碳足跡,在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關鍵領導作用 |
目標14 |
水下生物 |
旅遊業發展應有助於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促進藍色經濟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
目標15 |
陸地生物 |
旅遊業發展應有助於保護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並創造當地社區的替代生計 |
目標16 |
和平、正義與強大的機構 |
旅遊業有助於促進多元文化和宗教間的容忍和理解,以及和解 |
目標17 |
夥伴關係 |
旅遊業可以加強公私伙伴關係(PPP),並讓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
三、永續旅遊已是全球趨勢,必須視為新規範與新常態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早於2017年宣示該年為「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而在近兩年全球COVID-19疫情,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更是致力永續旅遊的推展,雖然疫情對於旅遊業產生巨大衝擊,面對旅遊業的持續復甦,「重啟旅遊產業的全球指南」亦指出創新與永續將成為新的常態。
- 全球旅遊業恢復將以UNWTO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指南為基礎-在疫情衝擊下,融合更強建與更永續的目標,進行觀光產業的重新啟動。
- 永續旅遊必須不再是旅遊的小眾或一小部份,我們旅遊產業的每一個部門,必須將其視為「新規範」 「新常態」
換言之,疫後旅遊業重建關鍵在於「永續旅遊準則的實踐」,計畫主持人特地整理了幾個支持永續旅遊的相關資訊:
1. 1/3的人選擇在旺季以外時間出遊;81%的選擇以更永續的方式旅遊
2. 支持永續旅遊;海洋為永續旅遊最重視的保育課題(71.1%),其次山林保育(64.1%)、野生動植物保育(38.9%)
3. 更多的消費者對永續旅遊、慈善旅遊及鄉村旅遊的興趣日增,凸顯住宿、活動、飲食等內涵都必須更具永續發展內涵
4. UNWTO定調2023年世界旅遊日主題為「綠色永續發展投資旅遊」
5. 須加快旅遊業的低碳化,投資開發低碳交通、綠色基礎設施
6. 持續投資自然環境的保育、降低旅遊活動對環境的衝擊、管理珍貴的自然資源
7. 旅遊業為重要的社區支持者,強大的當地價值鏈為當地社區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減少對外供應商依賴,同時也支持旅遊業的循環
同時間,全世界旅遊市場相關平台正在逐步的實踐永續旅遊的行動,例如Agoda與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合作,進行業者培訓;全球第2大郵輪營運商Royal Caribbean Cruise Lines 皇家加勒比集團設定目標: 2019 年底,其全球旅遊業務(岸上遊覽)的所有運營商都必須獲得 GSTC 認可的認證機構的認證。反觀國內,交通部觀光局亦開始鼓勵申請永續旅遊相關國際認證,包括《 2030 觀光政策白皮書》依UNWTO 永續發展目標( SDGs),引導觀光產業建構生態旅遊、綠色觀光、低碳觀光推動機制;鼓勵觀光業參照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 GSTC )「全球永續旅遊準則」自主推動永續觀光計畫取得認證,目前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雲嘉南國家風景區已開始著手推動,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亦正準備推動。
四、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的意涵與試操作
依聯合國SDGs指引,由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訂定GSTC全球永續旅遊準則,主要包含A.有效的永續經營管理、B.當地社區社會與經濟利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C.將文化遺產效益發揮到最大並將負面影響降到最小、D.環境效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等,項下有更多指標規範引導,以下就以試操作的概念讓學員可以進入指標評估的情境,並同時思考東海岸有哪些事情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也同時跟指標有所關連的。
GSTC永續旅遊試操作:
準則架構 |
準則項目 |
與SDGs相關 |
可能的行動與作法 |
A.有效的永續經營管理 |
A5 (目的地)在地居民參與及回饋 |
目標11、目標17 |
擴大駐地研究員與部落族人的連結,邀請共同參與部落藍圖討論 |
A7 (產業)建築物與基礎設施 |
目標11、目標14、目標15 |
1.盤點部落的自然、文化敏感區 2.部落觀光據點建設應符合法規 3.傳統工法與材料的運用 |
|
A8 (目的地)遊客數量與活動管理 |
目標11、目標12 |
分析研商部落旅遊接待量 |
|
B.當地社會與經濟利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 |
B3 支持本地企業與公平貿易/採購當地資源 |
目標2、目標8、目標12 |
(多數部落夥伴已行動中) |
B4 支持社區發展 B9 當地民眾的生活 |
目標3、目標4 |
1.共商部落內部或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內的地產地消營運模式 2.旅遊收入提撥公積金 3.部落觀光考量對社區居民的衝擊 |
|
B8 無障礙 / 可及性 |
目標3、目標10 |
部落藍圖中重要據點評估無障礙(語言、動線)環境之改造行動 |
|
C.將文化遺產效益發揮到最大並將負面影響降到最小 |
C1 文化互動 C6 文化景點的遊客管理 |
目標11、目標12 |
分析研商部落旅遊接待量。 部落慶典(如:豐年祭)的遊客行為宣導與範圍規劃 |
C3 非物質文化遺產 |
目標11、目標12 |
部落慶典的遊客體驗規劃與規範 |
|
C3 文化與遺址的呈現 C7 景點解說 |
目標4、目標11 |
1.建立解說資訊系統、指標系統,並注意內容的真實性 2.傳統工藝的發揚 |
|
D.環境效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 |
D1 環境敏感區保護 D3 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景觀 |
目標14、目標15 |
部落環境知識盤點,研商海洋資源共管機制 |
D2 自然景點的遊客管理 |
目標14、目標15 |
1.監控遊客量與行為對景點的衝擊 2.制定遊客管理的行為守則 3.解說員培訓 |
|
D7 水質 |
目標3、目標6 |
1.水質監控 2.鼓勵遊客採行替代瓶裝水的方案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