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7/06/07 部落組織(會議)凝聚工作坊
講師:蔡政良老師|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總幹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地點:都蘭部落-老人暨青年聚會所 (都蘭村32鄰274號)




【都蘭部落準自治組織的形成】
●蔡政良老師自我介紹
1. 我是屬於「拉中橋」階級(成年禮當年中華大橋落成),約莫是1971-1975出生的階級。
2. 目前是部落裡的策動組(執政黨),任期尚餘一年半,明年開始交接給下一屆(拉監察),後年正式交接。
3. 因永豐餘租退輔會土地期限將屆,溝通過程中才意識到都蘭部落給外人是很強硬的印象。
4. 強硬的印象不是真的愛吵架,而是部落關心公共事務的人很多,據理力爭。

→利用對公部門的各類型提案在部落練兵,慢慢形成
◎這個體系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協進會及傳統階級與部落裡的行政體系(例如村長)溝通連結要再更順暢
◎最大的困難點可能是什麼?
→凝聚成形的組織如何延續?以及在服務部落以外也能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協進會或傳統階級組織有沒有辦法與部落特有產業相結合?
●千年傳統,現代應用
◎以傳統年齡階級組織為底蘊,突破傳統藩籬限制。
◎什麼是傳統?除了看得見的文化表徵以外,它的底層意義到底是什麼?
◎小心「文化的陷阱」
(1)例如每年豐年祭,除了看得見的敬天謝地儀式以外,對部落來說另一層意義就是檢討一年來每個年齡階層的功與過。
(2)檢討每一年齡階級的功過是一種文化型態的表演,背後有一套部落社會倫理的架構(人與人相處的生活細節)。

●現代問題?
◎沒有人 ◎沒有錢
◎不合作 ◎講話在身體前面
◎地方政治派系 ◎沒有認同
◎自私 ◎勾心鬥角
◎猜忌 ◎財務不公開
※滿腔熱血想來幫助部落的人,想辦法將他納入團隊,運用他的專長來適當地協助部落。
●想像未來的部落樣貌?
◎現在的年輕人是未來部落的支柱
◎培養具有各式各樣專長的下一代,未來才能讓部落朝向自治方向茁壯
◎產業將是優先議題?第一步是想辦法在部落生存下來,合作經濟的議題若沒有想清楚而貿然進行,不容易整合成功。建議應該先有商品再談串連合作。
●日常實踐
◎Just do it!
◎誰可以在什麼位置做什麼事情
◎身體在講話前面
◎找到人!(重點是:怎麼把人找進來?)
→阿良老師的經驗是當年接總幹事職位的時候,先找到下一個年齡階層裡的人來擔任副總幹事,再請副總幹事推薦適合人選來協助繁忙的工作,一薦二、二薦四的方式成立初步團隊。
◎塑造認同:日常的儀式化
●都蘭的例子
◎1995年開始的復振
◎結合現代的活動與傳統的組織
◎吸引外來人才
◎舉辦各式寓教於樂的活動
◎日常的儀式化
◎運用網路即時傳遞資訊(息)
◎參與公共事務
◎連結旅外與留部落者
◎土地情感與抗爭動員....不斷透過各種事件練兵演習,如2011年的都蘭鼻事件、歷年的阿米斯音樂節等。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也看看別的部落在同樣問題上的解決方式
◎以部落為單位
◎部落的問題是什麼?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東管處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都蘭部落】分享者:蘇木城
A. 問題
(1)(影響環境的)開發案
(2)行政體系的不統一(例如村長、社區發展協會、協進會等)
(3)耆老與年輕人思想的代溝
(4)就業問題
(5)觀光客的影響
(6)獨居老人問題
(7)部落特色工坊的競爭
(8)環境問題
B. 解決方式
●關於影響環境的開發案或環境問題,我們是建議部落內部一定要有共識(團結、攘外先安內),並且嘗試聯盟有遇到相關問題的部落一起討論,或運用網路資源向外部請益。
●部落行政體系不統一的情況,建議在部落內部團結的前提下,推舉部落的人擔任行政體系的要職,讓公職體系、社區發展協會、協進會三方的行進方向及步調較為一致。
●弱者等待機會、強者爭取機會、智者創造機會。
●擬定部落規則,與商店、民宿、觀光相關部門合作,廣為宣傳(部落觀光)

【隆昌部落】分享者:隆昌部落社區發展協會-昌忠義總幹事
A. 問題
(1)部落人口老齡化嚴重,老人人口佔全村80%
(2)缺乏有力領導的長者
(3)宗教問題(信仰不合)
(4)對參與事務不積極、冷漠
(5)小團體太多
(6)被動心態太強烈
(7)各自為政
B. 解決方式
●以服務的取向來執行事務,例如文化健康站,產生認同。
●成立小型的運動及活動,帶動向心力、削減距離感,例如槌球隊、射箭隊、家政班等。
●結合外部資源,例如慈善團體、企業贊助、學校資源等,導入社區,讓新的人事物融合,長期下來部落的人能改變思維,強化部落認同感、參與感。
●透過協會窗口,申請各部門預算經費,來改善社區軟硬體設施,協會為主導地位。
●尋找部落裡的各項人才,發揮所長。

【東河部落】分享者:東河部落屋-林曉慧
A. 問題
(1)沒有人
(2)沒有認同感(向心力)
(3)文化斷層危機
(4)對部落公共事務冷漠
B. 解決方式
●九點關燈(生小孩)。
●多辦部落活動(內部及外部)。
●發展部落特色產業。
●借鏡其他部落的解決方式:例如找到各項專業人才,再誘發他的興趣,讓他對部落公共事務產生興趣,後續問題才能一一慢慢解決。

【土坂部落】分享者:土坂部落社區發展協會-邱雅茜
A. 問題
(1)地方行政機關與部落溝通不良的問題一直存在
(1)宗家體系的式微(文化延續)
(2)中壯年在外就業環境不良
(3)醫療問題(獨居老人)
B. 解決方式
●社區組織需要更積極與居民做日常交流
●串連南迴各個部落的共同問題、共同解決,力量才會強大


【水璉部落】分享者:吉籟獵人學校-陳繪惠
A. 問題
(1)部落組織太多:兩個合作社、三個協會、一個青年會。
(2)缺乏領導者
(3)資源無法整合
B. 解決方式
●繼續溝通。
●與各組織領導者連結。
●透過部落資源盤整與各組織商議規劃、創造部落榮景。


【比西里岸部落】分享者:夏金蘭
A. 問題
(1)大小團體多、缺乏共識
(2)環境(垃圾)問題
(3)排水、入口問題
(4)閒置及廢棄空屋
(5)沒有綠化
B. 解決方式
●溝通、部落討論
●提問部落的想法
●不同年齡層的問題啟發
●引發興趣、構想


【貓公部落】分享者:豐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建安
A. 問題
(1)人力(缺乏做公共事務的人)
(2)沒有共識
(3)保守
(4)為反對而反對
(5)缺乏專業知識的人
(6)部落長者消極
B. 解決方式
●把人找出來
●觀摩案例、其他部落的經驗





●阿良老師結語
◎每個部落培養年輕的一代是最重要的事情,年輕人是部落珍貴的資產。
◎「人」是最大的問題,不論是數量或是整合。
◎部落要有可供公共使用的空間,大家才能聚在一起、共同行動。
◎讓部落的人從小活動參與,慢慢將團體的默契培養起來。
◎都蘭部落會議:依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是否召開部落會議。但一至二個月會召開一次行政團隊會議,必要時刻才召開部落會議。小事情則由策動組討論、報告頭目後行動。
◎資訊的流通及公開。
◎幫忙解決部落裡面「個人的問題」,可以適時地拉攏人脈。
◎動員的節奏:一放一收,不用時時刻刻都想以開會形式處理。
◎希望東管處協助:幫助部落夥伴在東海岸生存下來。


【都蘭部落準自治組織的形成】
●蔡政良老師自我介紹
1. 我是屬於「拉中橋」階級(成年禮當年中華大橋落成),約莫是1971-1975出生的階級。
2. 目前是部落裡的策動組(執政黨),任期尚餘一年半,明年開始交接給下一屆(拉監察),後年正式交接。
3. 因永豐餘租退輔會土地期限將屆,溝通過程中才意識到都蘭部落給外人是很強硬的印象。
4. 強硬的印象不是真的愛吵架,而是部落關心公共事務的人很多,據理力爭。


●都蘭部落準自治組織
1. 蔡老師講解用的「都蘭部落準自治組織圖」(圖清楚嗎?)並未完全制度化,只是一個運作的模式。
2. (圖的右下方)「年齡階級組織」,已實行二、三百年。
3. (圖的左半邊)「行政系統」,變動性太高。社區發展協會的制度緣起自李登輝總統執政的1990年代,由時任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發起。但是此制度在部落實行產生很多問題。
4. (圖的右上方)「依專長分工的部落組織」,其基礎是「年齡階級組織」,也是一個轉變中的系統組織;以總幹事為首,其分工有副總幹事、財務行政/主計出納、文化村落計畫、健康與長照小組、觀光產業、工程營造與設計、部落外交、新聞聯絡、美術設計、傳統教育、法律顧問(璞實法律事務所)等分組,除財務行政/主計出納以外,所有分組均是義務工作。
5. 都蘭部落的年齡階級組織曾經中斷過,變得形式化,1995年拉千禧階級開始年齡組織復振,當年開始由策動組關注最小年齡階級的教育。
6. 社區發展協會、部落協會雙方組織的力量要整合會比較有向心力。
7. 都蘭部落法人代表(臺東縣東河鄉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
(1)2006年成立,與年齡組織相契合。
(2)理事:各年齡階級的級長。監事:耆老顧問團。
(3)成立之初僅以承辦都蘭部落豐年祭為工作主要目標,阿良老師年齡階級接任後喊出口號「我們不要只做5天,我們要做365天的執政黨」。協進會才開始執行很多豐年祭以外的公共事務。
●這個組織有什麼特色?
◎這個體系的形成有何特色?1. 蔡老師講解用的「都蘭部落準自治組織圖」(圖清楚嗎?)並未完全制度化,只是一個運作的模式。
2. (圖的右下方)「年齡階級組織」,已實行二、三百年。
3. (圖的左半邊)「行政系統」,變動性太高。社區發展協會的制度緣起自李登輝總統執政的1990年代,由時任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發起。但是此制度在部落實行產生很多問題。
4. (圖的右上方)「依專長分工的部落組織」,其基礎是「年齡階級組織」,也是一個轉變中的系統組織;以總幹事為首,其分工有副總幹事、財務行政/主計出納、文化村落計畫、健康與長照小組、觀光產業、工程營造與設計、部落外交、新聞聯絡、美術設計、傳統教育、法律顧問(璞實法律事務所)等分組,除財務行政/主計出納以外,所有分組均是義務工作。
5. 都蘭部落的年齡階級組織曾經中斷過,變得形式化,1995年拉千禧階級開始年齡組織復振,當年開始由策動組關注最小年齡階級的教育。
6. 社區發展協會、部落協會雙方組織的力量要整合會比較有向心力。
7. 都蘭部落法人代表(臺東縣東河鄉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
(1)2006年成立,與年齡組織相契合。
(2)理事:各年齡階級的級長。監事:耆老顧問團。
(3)成立之初僅以承辦都蘭部落豐年祭為工作主要目標,阿良老師年齡階級接任後喊出口號「我們不要只做5天,我們要做365天的執政黨」。協進會才開始執行很多豐年祭以外的公共事務。
●這個組織有什麼特色?
→利用對公部門的各類型提案在部落練兵,慢慢形成
◎這個體系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協進會及傳統階級與部落裡的行政體系(例如村長)溝通連結要再更順暢
◎最大的困難點可能是什麼?
→凝聚成形的組織如何延續?以及在服務部落以外也能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協進會或傳統階級組織有沒有辦法與部落特有產業相結合?
●千年傳統,現代應用
◎以傳統年齡階級組織為底蘊,突破傳統藩籬限制。
◎什麼是傳統?除了看得見的文化表徵以外,它的底層意義到底是什麼?
◎小心「文化的陷阱」
(1)例如每年豐年祭,除了看得見的敬天謝地儀式以外,對部落來說另一層意義就是檢討一年來每個年齡階層的功與過。
(2)檢討每一年齡階級的功過是一種文化型態的表演,背後有一套部落社會倫理的架構(人與人相處的生活細節)。


●傳統精神:例如阿美族的處世哲學
◎即便再怎麼苦都要笑著工作。
◎身體在前面講話在後面。
◎領導的時候要培養自己的能力,但是也要看後面的人有沒有跟上。
◎一起一起
◎關於幽默
◎遇到壓力的處置方式(頂過壓力就會成長)
◎到別人家作客
◎關於婚姻與小孩的神聖性
◎關於處理衝突,例如爆炸理論、安撫理論
◎關於守靈,講話聲音大一點鬼才不會來,丟鬼。
◎關於財務的公開透明
◎即便再怎麼苦都要笑著工作。
◎身體在前面講話在後面。
◎領導的時候要培養自己的能力,但是也要看後面的人有沒有跟上。
◎一起一起
◎關於幽默
◎遇到壓力的處置方式(頂過壓力就會成長)
◎到別人家作客
◎關於婚姻與小孩的神聖性
◎關於處理衝突,例如爆炸理論、安撫理論
◎關於守靈,講話聲音大一點鬼才不會來,丟鬼。
◎關於財務的公開透明
●現代問題?
◎沒有人 ◎沒有錢
◎不合作 ◎講話在身體前面
◎地方政治派系 ◎沒有認同
◎自私 ◎勾心鬥角
◎猜忌 ◎財務不公開
※滿腔熱血想來幫助部落的人,想辦法將他納入團隊,運用他的專長來適當地協助部落。
●想像未來的部落樣貌?
◎現在的年輕人是未來部落的支柱
◎培養具有各式各樣專長的下一代,未來才能讓部落朝向自治方向茁壯
◎產業將是優先議題?第一步是想辦法在部落生存下來,合作經濟的議題若沒有想清楚而貿然進行,不容易整合成功。建議應該先有商品再談串連合作。
●日常實踐
◎Just do it!
◎誰可以在什麼位置做什麼事情
◎身體在講話前面
◎找到人!(重點是:怎麼把人找進來?)
→阿良老師的經驗是當年接總幹事職位的時候,先找到下一個年齡階層裡的人來擔任副總幹事,再請副總幹事推薦適合人選來協助繁忙的工作,一薦二、二薦四的方式成立初步團隊。
◎塑造認同:日常的儀式化
●都蘭的例子
◎1995年開始的復振
◎結合現代的活動與傳統的組織
◎吸引外來人才
◎舉辦各式寓教於樂的活動
◎日常的儀式化
◎運用網路即時傳遞資訊(息)
◎參與公共事務
◎連結旅外與留部落者
◎土地情感與抗爭動員....不斷透過各種事件練兵演習,如2011年的都蘭鼻事件、歷年的阿米斯音樂節等。
◎以部落為單位
◎部落的問題是什麼?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東管處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都蘭部落】分享者:蘇木城
A. 問題
(1)(影響環境的)開發案
(2)行政體系的不統一(例如村長、社區發展協會、協進會等)
(3)耆老與年輕人思想的代溝
(4)就業問題
(5)觀光客的影響
(6)獨居老人問題
(7)部落特色工坊的競爭
(8)環境問題
B. 解決方式
●關於影響環境的開發案或環境問題,我們是建議部落內部一定要有共識(團結、攘外先安內),並且嘗試聯盟有遇到相關問題的部落一起討論,或運用網路資源向外部請益。
●部落行政體系不統一的情況,建議在部落內部團結的前提下,推舉部落的人擔任行政體系的要職,讓公職體系、社區發展協會、協進會三方的行進方向及步調較為一致。
●弱者等待機會、強者爭取機會、智者創造機會。
●擬定部落規則,與商店、民宿、觀光相關部門合作,廣為宣傳(部落觀光)

【隆昌部落】分享者:隆昌部落社區發展協會-昌忠義總幹事
A. 問題
(1)部落人口老齡化嚴重,老人人口佔全村80%
(2)缺乏有力領導的長者
(3)宗教問題(信仰不合)
(4)對參與事務不積極、冷漠
(5)小團體太多
(6)被動心態太強烈
(7)各自為政
B. 解決方式
●以服務的取向來執行事務,例如文化健康站,產生認同。
●成立小型的運動及活動,帶動向心力、削減距離感,例如槌球隊、射箭隊、家政班等。
●結合外部資源,例如慈善團體、企業贊助、學校資源等,導入社區,讓新的人事物融合,長期下來部落的人能改變思維,強化部落認同感、參與感。
●透過協會窗口,申請各部門預算經費,來改善社區軟硬體設施,協會為主導地位。
●尋找部落裡的各項人才,發揮所長。
【東河部落】分享者:東河部落屋-林曉慧
A. 問題
(1)沒有人
(2)沒有認同感(向心力)
(3)文化斷層危機
(4)對部落公共事務冷漠
B. 解決方式
●九點關燈(生小孩)。
●多辦部落活動(內部及外部)。
●發展部落特色產業。
●借鏡其他部落的解決方式:例如找到各項專業人才,再誘發他的興趣,讓他對部落公共事務產生興趣,後續問題才能一一慢慢解決。

【土坂部落】分享者:土坂部落社區發展協會-邱雅茜
A. 問題
(1)地方行政機關與部落溝通不良的問題一直存在
(1)宗家體系的式微(文化延續)
(2)中壯年在外就業環境不良
(3)醫療問題(獨居老人)
B. 解決方式
●社區組織需要更積極與居民做日常交流
●串連南迴各個部落的共同問題、共同解決,力量才會強大

【水璉部落】分享者:吉籟獵人學校-陳繪惠
A. 問題
(1)部落組織太多:兩個合作社、三個協會、一個青年會。
(2)缺乏領導者
(3)資源無法整合
B. 解決方式
●繼續溝通。
●與各組織領導者連結。
●透過部落資源盤整與各組織商議規劃、創造部落榮景。

【比西里岸部落】分享者:夏金蘭
A. 問題
(1)大小團體多、缺乏共識
(2)環境(垃圾)問題
(3)排水、入口問題
(4)閒置及廢棄空屋
(5)沒有綠化
B. 解決方式
●溝通、部落討論
●提問部落的想法
●不同年齡層的問題啟發
●引發興趣、構想

【貓公部落】分享者:豐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建安
A. 問題
(1)人力(缺乏做公共事務的人)
(2)沒有共識
(3)保守
(4)為反對而反對
(5)缺乏專業知識的人
(6)部落長者消極
B. 解決方式
●把人找出來
●觀摩案例、其他部落的經驗




●阿良老師結語
◎每個部落培養年輕的一代是最重要的事情,年輕人是部落珍貴的資產。
◎「人」是最大的問題,不論是數量或是整合。
◎部落要有可供公共使用的空間,大家才能聚在一起、共同行動。
◎讓部落的人從小活動參與,慢慢將團體的默契培養起來。
◎都蘭部落會議:依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是否召開部落會議。但一至二個月會召開一次行政團隊會議,必要時刻才召開部落會議。小事情則由策動組討論、報告頭目後行動。
◎資訊的流通及公開。
◎幫忙解決部落裡面「個人的問題」,可以適時地拉攏人脈。
◎動員的節奏:一放一收,不用時時刻刻都想以開會形式處理。
◎希望東管處協助:幫助部落夥伴在東海岸生存下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