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 : 109/09/09(三)14:00~17:00
🏚️ 地點 : 都歷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 講師 : 鄭鼎青 / 基隆市文化局文化發展科科長
🔎課程影片連結:https://youtu.be/Qpr9NRLPzVw
📝課程筆記 :
1、工作會遇到誰?
(1)中元祭-宗親會
(2)社區營造-社區、社群
(3)客家事務-客家鄉親
(4)文化創意-商家、設計者
(5)地方創生-青年社群
2、以「2019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的預算經費來看社區參與的驚人成果
關於人群的工作:2019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60萬元的經費包含一個月的工作坊、10個遊街道具整修、6個新的大型遊街道具製作、50支隊伍等。無形的社區陪伴、換取有形的全體參與。
3、怎麼開始參與?
(1)轉變概念-想要溝通或接觸的對象
(2)調查理解接觸對象
(3)尋找機會製造接觸
(4)見縫插針局外人視角:角色切換
(5)工作蹲點尋找樂趣:都要花時間了,要讓工作變有趣!
(6)搭橋造路建立管道(最重要的目標),因為長官說的不一定對,而是要自己去找到正確的方向。
4、為什麼需要參與?(對公部門的人來說)
(1)降低出錯率:越理解在地文化內涵,越能降低出錯。
(2)發掘問題、引導轉變:多去社區走動越能釐清社區問題,引導社區自主解決問題
(3)呼應公共需求:政府即是要服務公眾,因此從參與過程才能看見政策規劃的合理性。
5、從雞籠中元祭看見宗親會的改變
(1)雞籠中元祭: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第1號、傳承至今已166年、最完整的中元祭典科儀、由15個宗親會輪流擔任主普。
(2)人口老化缺乏新血、社會形態改變缺乏宗族認同、宗族組織固定化等,發現宗親會傳承延續的危機。
(3)從108年、109年宗親會的微電影的拍攝過程及成果做比較,發現透過參與的過程也能慢慢改變組織較為固化的組織。
6、從公部門的角度瞭解「為什麼要參與社區」
(1)公私協力的起點:公部門「參與」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2)行政作為的尺度:讓事情更有彈性空間讓大家一起操作
(3)釐清問題的核心:「參與」可以看的更清楚問題在哪裡
(4)沒有100分的事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