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 : 109/09/09(三)14:00~17:00
🏚️ 地點 : 都歷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 講師 : 林維鈴 / 東管處處長
🔎課程影片連結:https://youtu.be/ogafXKxbYEI
📝課程筆記 :
1、認識東館處管轄範圍
北起花蓮大橋,南至小野柳風景區,南北轄長約168公里(台11線部分路段拓寬後略有改變,但取其易記諧音168),西為台11線目視所及的第一條山脈稜線,東為太平洋沿岸等深線20公尺的海域,以及秀姑巒溪泛舟河段與綠島。
2、資深的風景區管理處
為台灣13個風景區管理處中第二資深的風景區管理處,於1988年成立。
3、四個品牌方向
東海岸做為品質內化的觀光品牌,有四個品牌方向是管理處所持續推動與關注的:部落、運動、生態、藝術;其中最重要是推動部落觀光,也是目前的核心任務,旅遊型態已從以往「觀賞大山大海/自然景觀」到現在的「體驗部落人文」。
4、從各種數據指標看見「青年返鄉」的重要性
從原住民人口比例、人口老化指數、扶養比等數字看見「青年返鄉」對人口老化的部落經營的重要性。
5、旅遊模式的變化
早期團客/陸客非常多,東海岸像是過路型的遊程,不過這不是東管處所樂見的模式,希望遊客能夠慢走漫遊。
6、東海岸部落旅遊發展歷程:
(1)94年:部落慢走漫遊套裝行程,包括奇美、都歷、東河、港口、真柄等部落。
(2)96年:部落慢騎漫遊套裝行程,與旅行社合作。
(3)100年: 東海岸部落社區觀光發展Discovery計畫,開啟較大規模、與部落或社區合作的模式,不侷限僅某個課室承辦,而是東管處全單位同仁一起執行。
(4)101年: 東海岸部落特色觀光產業塑造行銷計畫,是東管處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申請補助經費之計畫案,某些部落遊程目前仍持續進行,例如奇美部落-文化泛舟、東河部落-馬武窟溪滑竹筏、靜浦部落-部落套裝遊程等等,開始打部落遊程的基礎。
(5)101年:部落觀光啟動。
(6)103年 部落觀光遊程。
(7)103年 花蓮山海部落觀光商品開發規劃案與雄獅品牌-捷生合作 商品開發。
(8)104年 從住宿品質著手,因為在旅遊產品中,「住」是最大收益。
(9)104年 部落觀光導覽計畫,著重觀光解說解說,甚至進行劇本編排練習、訓練解說、授證。
(10)105年:部落資訊站改造計畫-部落雜貨店,在最多人停留或聚集的地方設置借問站,例如南竹湖、都歷雜貨店。
(11)106年:駐地研究員培訓及參與式設計(駐地1.0),讓部落夥伴參與並親自構思部落藍圖;部落觀光產業聯盟發展合作,接續觀光商品規劃,期望部落發展自我商品,但因基礎不盡相同,操作暫告段落。
(12)108年:部落旅遊夥伴產業創生規劃,資源重新盤點檢討,部落觀光品牌重整
7、從抗爭對立到攜手合作
慢慢了解部落觀光不是一蹴即成、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委託專案,而是要溝通瞭解、建立信任。
(1)衝突抗爭
。都蘭鼻的開發(100/11/12)
。港口封冰箱(100/12/23)
(2)座談溝通
。石梯坪參與式規劃案
。都蘭鼻觀光發展案(102/09/09)
(3)攜手合作
。石梯坪823地景藝術
。都蘭阿米斯音樂節
8、東海岸部落觀光的目標
部落生活不受干擾、文化傳統得到尊重、遊客行為受到規範,讓遊客想要在部落留下來、認識部落才是重要的!目標朝向小眾、生態、精緻的旅遊。
9、歷年重要的計畫推動
(1)部落經典遊程(101年~)
創造三個改變與成果:改變部落對觀光的認知、改變遊客對部落的了解、改變外界對東海岸的關注。11個部落陸續推出常態性
(2)旮都瑪樣部落樂舞宴(103年~)
起因於部落與觀光客對於豐年祭的的認知落差,因此每年七月第一週在東管處舉辦傳統歌舞吟唱/樂舞競賽/傳統競技(遊客體驗+部落音樂傳承表演),也宣告東海岸部落豐年祭的開始。
(3)部落工作假期(102年~) 2013年首次將工作假期概念導入東海岸靜浦部落,以清整環境+彩繪壁面方式成功地將部落環境營造工作與原住民文化體驗結合,開創新的趨勢,也間接促進部落、遊客、志工之間感情的連結。
自102年起,陸續有水璉、磯崎、貓公、新社、奇美、靜浦、南竹湖、比西里岸、東河、都蘭等部落先後加入及操作。
(4)部落導覽解說人員培訓與認證(104年~)
東海岸部落文化解說員分級認證制度,由部落耆老認證,因為部落的耆老才知道屬於部落的真正傳統文化歷史。
(5)部落旅遊夥伴產業創生規劃案(108-109),重新盤點部落狀況、瓶頸、市場方向等,因此「童部野放」的活動應運而生,是首創為兒童設計的部落旅遊學習模式。
(6)都蘭鼻整體規劃暨興辦事業計畫(109-110):除駐地研究員1.0提出部落藍圖以外,都蘭鼻傳統領域的規劃亦持續進行;107-108年間整建都蘭廢棄道班房後,委託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認養管理,目前亦作為旅遊資訊站,是認識都蘭部落的起站,另東管處也與都蘭部落協辦阿米斯音樂節。慢慢地一步步與都蘭部落持續溝通、整合部落及社區各方意見,逐漸形成緊密的夥伴關係。
10、東海岸部落觀光推動的問題
(1)組織人力的更迭、單一部落有多個協會組織等。
(2)部落旅遊同質性高、導覽解說品質不一等。
(3)行銷及區域整合不易、缺乏產業串連、經濟規模偏小等。
11、下一部該怎麼走?
108年開始重新盤點18個部落及25個單位,疏理部落運作的遊程、文化復振的步調,逐步建立差異。
12、本案的起心動念及思考
(1)東海岸國家風景區最重要也最珍貴的觀光資源「山海景觀。部落文化」
(2)四大觀光事業推動主軸:部落、藝術、運動、生態。
(3)利用部落文化、生活體驗、導覽解說等「故事力」打造東海岸的優質部落品牌,要從一個人做到一群人、要從一個點做到整條線。
13、東海岸的部落窗口
以單位內的年輕同仁為主,在自身的業務以外每個人負責一個部落(約26位部落窗口及1位總窗口),並用分組方式彼此合作,認識部落而非輔導部落,與部落交朋友。部落窗口共分三大組:壽豐豐濱瑞穗(花蓮)、長濱成功(北台東)、東河卑南台東(南台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