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7/04/18 部落藍圖操作實務
講師:劉建億 經理|基隆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案協同主持人
地點:東管處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哪種叫做社區地圖?
大家認知的社區地圖,多是手繪的拼貼,不過其實社區地圖樣貌很多樣,只要是能夠向他人清楚說明部落或社區內的空間分布、地理位置、重要的公共場所、重要的人/物/事件等,都可以稱作社區地圖。




社區地圖的操作方式
繪製部落地圖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設定要繪製及討論的範圍(不是行政界線)及主題。
第二步、出去走一走,確認心裡想的是不是與現在的空間狀況相吻合。
第三步、大家討論及分享觀察到的東西,確定地圖是大家看得懂的。
便利貼是非常不錯的操作工具,可以用不同顏色標示出不同分類的事項,再以疊圖的方法彙整大家的資料。
例如以我操作過的基隆社規師課程裡,將欲標示的項目分為六大類:
1. 綠色資源(綠地、植物圍籬等)、
2. 特色房屋(具時代意義、優美建築形式等)、
3. 生活節點(日常聚集點、聊天交流點)、
4. 社區故事點、記憶場景、
5. 社區友善路徑(不易跌倒、好走的路)、
6. 閒置空間、髒亂空間。
上述分類僅供參考,可以依各部落各社區的需求來分類。
要讓每位夥伴都有效地操作地圖的撇步是,讓每一位夥伴只標示一大類,最後再疊圖繪製成一張完整的地圖,在這個階段,夥伴們可以很直覺性的標示出你覺得好或不好的空間,而先不要去解讀判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空間出現。
將每位夥伴標示的各圖層都標在同一張圖上時,就可以分析出一些有趣的結果:例如「友善路徑」和「髒亂空間」兩個圖層通常不會相交疊;
「特色房屋」和「閒置空間」若產生交疊,代表我們應該要好好整理及活化這些特色建築;
「綠色資源」和「生活節點」交疊可以找出更多日常聚集點的可能性。社區/部落地圖初步草稿操作~說說看、畫畫看
1. 各組推派一位桌長,由桌長向同桌組員描述自己部落環境,桌長只需要動嘴巴描述空間環境,桌長不需要畫圖。
2. 組員請分工、用便利貼紀錄或是畫圖,紀錄下桌長所描述的環境。整理出地點之後可以加上路徑,路徑的標示大致可以區分大路和小路;而場所可以畫出在這個地點要「做什麼」的圖示,並標註重要認路的地標。
3. 將各種紀錄方式組合、彙整在地圖上。





共同討論部落需要改善的空間
第一步大家畫的都是現況,接下來找出三個點,把它們的優缺點描述出來,同組的夥伴一起討論有沒有更好的改善方式。
各桌桌長向上課的夥伴們說明每個部落的現況以及需要改善的空間。比西里岸
【報告人:夏金蘭】
1. 棒球場目前是閒置空間沒有人管理,希望可以重新整理。
2. 領頭羊現在因為太有名了,很多遊客都會爬上去拍照,也時常會看到隨地丟棄的垃圾,所以希望可以美化領頭羊周邊的環境,讓遊客有更好的拍照背景外,也讓教育遊客不可隨便亂丟垃圾。
3. 因為日出陽光的照射,毛毛兔暫置處在清晨4~5點最美,所以希望可以繼續維護保養好這隻以漂流木製作的大型毛毛兔。
【劉老師講評】
1. 時間充足的話可以把這些點的大小、路線的粗細區分出來,地圖會更好閱讀;
2. 在「環境改善地圖」的部分,大家在討論改善點的時候,會同時思考到它的周邊環境如何影響,這就發揮了部落地圖的功能;
3. 在討論的時候可以把周邊相關聯的議題都一併納入。











都蘭部落
【報告人:蘇木成(Sufing)】
1. 從食衣住行育樂來說明:
●食:都蘭有太多我們認為好吃的地方,特別推薦「田媽媽廚房」、「巴奈的店」、「32鄰咖啡」等。
●衣:比較特別的是「巴奈達力工坊」,讓遊客體驗用樹皮做衣服;
●住:介紹給各位由部落原住民自己經營的民宿:「漂洋都蘭民宿」、「泛札來民宿」(Fang Ca Lay,美好的意思)、「沐雅舍民宿」;
●行:糖廠及全家對面各有一處公車站;
●聚會的地方:在警察局旁邊有一個檳榔攤,老人家都會聚集在那邊聊天;
●育:都蘭國小、都蘭國中兩間學校。
2. 都蘭鼻是我們的傳統領域,目前沒有很完善的設施因為缺水,也缺乏管理;
3. 活動中心目前屋頂破爛、缺水,現在是跟鄉公所申請修繕;
4. 溜冰場已經很久沒有使用,環境髒亂有很多流浪貓狗,這個空間是學校的空間,所以思考是不是跟學校溝通可以安排學生打掃、設計課程還有設計垃圾桶。
【劉老師講評】
1. 都蘭的討論很細緻,建議可以用便利貼分顏色,例如剛剛說的食衣住行育樂;
2. 方案的部分也提得很好,不只是提問題也在提解法,明天的課程可以繼續討論看看能不能透過舉辦活動,集思更具有創意的方法。











貓公部落
【報告人:吳建安】
●介紹貓公部落:
1. 我們是距離聖山Cilangasan(奇拉雅山)最近的部落,部落傳統歌謠和手工藝品都很棒,但是就是沒有傻瓜開始做。
2. 部落入口從沒有完善整理過,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進到部落。
3. 南橋進來經過豐濱國小、菜市場、一旁是部落的喇叭區,所有部落裡的八卦都是這邊出來的。
4. 貓公部落有一處製作傳統服裝的地方,很可惜的是部落裡沒有為這樣的產業做行銷,這個產業就這樣默默的做。部落裡尚有唯一一位具有織布技術的長老,平日有安排織布的課程,但來學習的也都是老人家,無法向下傳承。
5. 村長的家是從事草蓆相關商品的設計。
6. 便利商店周邊也是部落老人家聚集聊天的場所。
7. 河濱公園目前只有在豐年祭才被使用,河濱旁設有東管處規劃的單車路線和步道,一直延伸到出海口,是很不錯的遊憩資源。
●部落空間改善想法:
1. 部落傳統屋修繕→遊客接待區、文化導覽、遊程開發。
2. 綠地閒置空間→搭建開放式茅草屋、傳統手工藝教室、遊客休憩區
3. 部落聚會所修繕→修繕、周邊環境美化綠化
4. 八里灣自行車道→車道植栽美化、聚會所修繕、露營體驗區
【劉老師講評】
1. 貓公團隊的地圖表現法大家也可作為一個對照學習,他們是以虛線方式來表達,傳達出更為詳細及接近實況的說明。
2. 用可愛又到位的小圖示表達每個地點的特色,值得嘉許。
3. 部落裡的閒置空間未來可思考如何與河濱休憩的自行車道作結合,活絡部落的生活氛圍。
上課結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