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 : 109/10/15(四)11:00~12:00
🏚️ 地點 : 東河部落
東河部落環境走讀觀察記錄
● 部落信仰:最早信仰是天主教,後來才有真耶穌教、基督教。大部分東河人信天主教。
● 豐年祭:每年辦在東河國小裏(集會所),以前有5天,大家爲了生活需要上班,因此變成兩天。於7月第二個禮拜六日,第一天祭典,第二天海祭。
● 馬武窟祠神社:位於東河國小後方山上,目前尚保存階梯及神社本殿基壇(部落夥伴小時候以爲是斷頭臺)。
● 部落階級:五年為一階,同一年齡的族人一起升上去,但女性無法進入階級,除非婚嫁後隨丈夫一同進入階級。
● 部落農作:以前部落老人都種水稻與玉米,玉米作飼料,目前幾乎都休耕。
● 環境盤點:
1. 東河現在唯一的菜市場:最早以前是五金行。
2. 雜貨店(公車站):以前公車走這一條路,老人家會坐在雜貨店門口等公車,後來幫忙收郵局信件,因此族人都叫公車站。
3. 診所:以前醫生很兇,打針直接打,藥效非常強。
4. 文健站:於舊活動中心,提供老人家上課。
5. 東河國小:以前為兩樓校舍,因921大地震而重建為一樓新校舍。以前村裏最多遊具的地方就在校舍,因此小學生下課後都留連忘返。
聚會所:舊時的聚會所位於現今鄉公所的位置(以前主要建材為竹子),後來因鄉公所的建造才移到東河國小處。
部落手作達人:菜市場老闆娘的住處:住處外之坡地整理,為老闆娘先生一磚一瓦手工建成(以期開五金行,因此有很多工具)。
意大利麵老闆住處:以紅磚與木材建成。
6. 自來水厰:以前東河鄉往都蘭以南的用水都由此水厰供給,但每逢暴雨水管會破裂導致停水,因此部落老人都用山水居多。以前族人喜歡到抽水井處打魚,水厰現今已廢棄,目前海岸線的自來水全部都從成功鎮以管路化供給。
7. 自己自己資訊站:位於舊東河橋靠部落側之橋頭,牆壁及外圍擋土墻繪有由部落青年共同討論的部落地圖與彩繪。
8. 舊東河橋、馬武窟溪:橋下方的馬武窟溪流域中的大石頭為部落成人禮場所,族人稱之爲媽媽。參與成人禮的年紀大概在國中到高中之間。
部落族人成年禮儀式流程:
(1)需圍繞大石頭游五圈(現今改爲游三圈),溪水湍急加上沿途會有人為阻礙,係為考驗族人水性與勇氣,家屬在旁不得協助。
(2)游上岸後給長老打三下屁股:第一下代表已成年了、第二下代表可以交女朋友了、第三下代表以後的所作所爲要為自己負責了。
(3)跑部落一圈,邊跑邊對部落老人說:「我已經長大了,請你不要再叫我做牛做馬了。」
(4)最後跑到聚會所,讓母親為自己穿上族服,接過父親的關刀,完禮。
● 以前海岸綫都種植甘蔗,舊橋為運送甘蔗前往糖厰搾汁的路徑,部落哥哥們都躲在橋底下,等車經過時就如猴子般一根一根地抽走甘蔗,代替糖果。雖有危險性,但也是他們珍貴的回憶。
● 童年時的秘密基地:部落族人小時候不想作農時,相約夥伴帶烤肉器具與食材,躲在溪流上方最黑的大石頭後烤肉、打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