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06年至今與貓公部落的藍圖討論歷程,我們常說,豐濱社區發展協會的建安理事長(貓公部落討論主體)真的是把心中的願景藍圖經過討論、梳理與勾勒,再慢慢一步一步地實踐到位。
從106年部落現況議題的盤點,發現貓公部落擁有極具特色的產業,惟人口老齡化等因素,使這些傳統文化與產業亟待學習與傳承。在駐地研究員計畫的陪伴下,一起將部落特色產業的流程細節攤開,挖掘可以結合觀光體驗的精髓,並找尋一起學習、協助、激盪更多創意想法的年輕階層合作夥伴,發展出傳統工藝體驗、自然生態童玩、山海運動等遊程單元。一步一腳印與東海岸觀光步調整合的同時,亦秉持着部落永續觀光實踐的精神走下去。
「這些野菜、酒麴植物都是我們部落阿嫲的寶物,我想讓他們種回來。」
開心農場示範點計畫的出發點看似很單純,但實際上與整個部落的觀光發展、乃至文化傳承都有莫大的關聯。如可增加遊程中的文化飲食面向的體驗,透過導覽解說、採集、烹煮等,以及與社區課程的連結,建立部落的野菜及釀酒文化的推廣據點。而在整體的遊程串連上,農場亦連結工藝坊、前期示範點已完備之第三休息區的山林生態場域相關體驗等,加入部落野菜、及從酒麴認識到釀酒文化的遊程設計,讓體驗富含更多部落生活與智慧的面向。
計畫中擾動並號召部落全體參與,以mipaliw精神實現開心農場相關作業,除了野菜體驗休憩Taluan與橋樑修繕、部落野廚修繕、河堤入口階梯建置、可食地景規劃與菜園野菜種植等工項外,最關鍵的一步,是來自於供應菜園水源充沛穩定使用的Fanaw(蓄水池)、以及其水路渠道規劃與建置。
除了池體的挖建,為減少環境衝擊,以及將Fanaw的效益最大化,特邀請馬太鞍重要濕地營造推手馮老師及楊老師進行現場工法教學。如以不透水帆布代替底泥材料、維護池型及營造岸邊濕生、石縫植物生長的石頭排列方式、設計符合挺水/漂浮/浮葉/沉水等植物生長之岸坡高程、水路進出的高程等工序,甚至討論到未來Fanaw的擴充規劃路徑,以成為標杆部落菜園為目標。
相信我們很快就能看到貓公部落充滿朝氣的ina們,帶領着大朋友小朋友在綠野間穿梭,認識生活中慣用的莧菜、龍葵、萵苣、木鱉果等,小心採摘在Fanaw裡復育的大葉田香等酒鞠植物,再搭配釀酒體驗,在聖山下的溫暖部落釀一碗時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