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7/06/28 部落共同經營產業案例@貓公部落 分享者:吳建安理事長|豐濱社區發展協會、陳科睿|磯崎部落青年會會長、其他駐地研究員學員 地點:豐濱村-貓公部落、部落聚會所 部落的產業常與其傳統文化或守護生態價值息息相關,亦或是由傳統文化或守護生態價值慢慢轉變而來,例如獵捕飛魚、釀製小米酒、種植稻米、傳統編織及服飾等;部落並非缺乏產業,而是缺乏傳承的契機,以及各種傳統產業的加值創新、異業串連。 邀請豐濱社區發展協會-吳建安理事長為上課的夥伴介紹貓公部落(Fakong)別具特色的各式產業,例如小米酒釀製、苧麻產業(採集、剝離、捻絲、編織等)、服裝編織、玉石等等,希望藉由實地參訪,讓駐地研究員一面藉各式產業的解說進而更了解貓公部落的產業現況與特色,也同時想想自己部落有哪些具有特色的產業未被重視與發掘。 另外,也邀請磯崎部落的陳科睿(小瓏)來分享磯崎部落如何一步步走來,重新發掘部落美好又迷人的傳統文化、傳統慣習,漸漸讓旅客重新認識磯崎部落。 《 貓公部落 Fakong 》 祖先多從外地移民來此,當時發現此地長滿了文殊蘭 -Fakong 這種植物,便以此命名。 《認識部落野菜 ~ 好像部落的早市》解說:吳建安理事長、金珠 部落長輩知道今早我們來訪,採集了當季的部落野菜,青綠色的野菜擺放在長桌上彷如一早來到貓公部落的早市。解說的金珠,用幽默妙語介紹各種野菜的知識,包含阿美族語發音、習俗料理方式、藥用方式、種植特點等等,建安理事長也說,今早認識到的野菜,都會由部落媽媽們料理後讓大家品嚐。 今天認識到的野菜有:蕗蕎、木鱉子( sukuy ,音:速貴)、朱槿(嫩葉)、刺蔥( Tana ,音:達耐)、玻璃珠 / 火蔥( kenaw )、芋莖(料理前稱 dali ,音:達利;料理後稱為 lulu ,音:露露)、南瓜、輪胎苦茄、在地的花生、芭蕉、南瓜葉、蒲公英葉( kakawani ,音:咖咖彎艾)、韭菜、龍鬚菜、佛手瓜葉 ... 等等。 《部落老屋》解說導覽:奚卜蘭觀光協會理事長陳立年 原本此地僅四戶人家,其餘的家族約在 1640-1645 遷入定居,原始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