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6/10/20 部落旅遊經營與部落藍圖建構
講師:鄧浩|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常務理事、東海大學景觀系副教授
地點:都歷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上課影片:
106-10-20_部落旅遊經營與部落藍圖的建構-鄧浩(01) https://youtu.be/0tDHUHr28pk106-10-20_部落旅遊經營與部落藍圖的建構-鄧浩(02) https://youtu.be/Ftj4pZmqYRc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詩意的地景營造、故事的訴說者、傳奇的傳唱人
一首家喻戶曉的童謠切入主題「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裡有白鵝,鵝鵝戲綠波.....」朗朗上口的歌詞其實是描繪「我家」周圍生動的環境景緻,而原住民文化裡面一定也有類似的傳統歌或詩在描述自己的家園、故事等,其實是非常白話的說故事方式,就能帶給人有很多的想像。
當大家希望能改變部落的經濟、生活環境,或是展現部落自明性,就是必須要變成一個好的故事的訴說者、或是傳奇人物的傳唱人等等,就如同簡單白話的歌謠能傳唱多年。
大自然的特徵是真正感動人的,而我們人生活在大自然裡面,利用他、被他順服,也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時候我們再回到大自然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我們文化的來源、文化的根。
從「歡迎光臨-從村落的"入口意象"」談起
台灣村落常見的,所謂的「入口意象」,例如台南玉井的大芒果、雲林莿桐的蒜頭、宜蘭壯圍的大密瓜,或是各種卡通彩繪牆,目不暇給、眼花撩亂,是否時常讓人反思為什麼是這樣?
大自然的特徵是真正感動人的,而我們人生活在大自然裡面,利用他、被他順服,也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時候我們再回到大自然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我們文化的來源、文化的根。
【案例說明】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入口意象」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入口意象」
利用簡潔的設計線條、適地的在地材料,平緩突起的銹鋼像是將土地翻起來,帶著土地斷層的意象,是921地震對日月潭地區影響隱喻,成為日月潭風景區的入口意象。
路徑博物館(Trail Side Museum)用路徑串連說故事是一個將分散於各處的景點以一條可及的道路串連起來的作法,在不移動其位置的前提下以最自然的方式引導參觀者完成他們的「發現」,而且有一個完整的連續性。(新井重三:1995)
「瑞雙公路路廊景觀改善」
以瑞雙公路既有路廊變成路徑博物館,它的展示就是大地景,並盤整沿線閒置或頹敗隙地,建立遊客接近自然的觀賞點,透過設計引導遊客進入觀賞大地景的最佳視域。
我們先從Google看所謂的大地景在哪裡,像是大家都知道的基隆嶼、基隆山、茶壺山、九份聚落、金瓜石聚落等等,先把他拉線出來,代表基地哪些點可以看到這些重要的景觀,雖然很小卻是很重要的點。
「白玉漱石-奚卜蘭遊客中心」
將秀姑巒溪溪口白玉石頭的意象、後方山際線線條,轉化為建築物語彙,呼應大地景。
將原有與礦業相關的生活環境脈絡,利用隱喻、蹤跡、慢學、沉靜等等手法,轉化至既有建物房舍、既有環境的改善;也利用田野調查蒐集耆老的口述歷史,運用在環境展示。
猴硐在80年代停產後,開始沒落。團隊2000年進入猴硐地區,開始進行訪談及資料蒐集。
猴硐在80年代停產後,開始沒落。團隊2000年進入猴硐地區,開始進行訪談及資料蒐集。
而10年來以礦工生活文化為主題再發展的猴硐,在2013年猴硐被CNN選為世界六大賞貓景點之際,「猴硐貓村」一夕暴紅,礦工生活文化主題突然退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以貓之名發展綜藝化觀光的開始,「礦工」再次凋零、邊緣化。
「全球化、觀光客的凝視、文化地景-是張刮除重寫的羊皮紙」羊皮紙可以不斷被書寫、抹除、再覆寫,文化是不斷堆疊的,如同羊皮紙寫了又擦、擦了又寫。「環境中的大地景」是什麼?我們要如何利用大地景來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
大地景可以是:山峰、河川、溪澗、瀑布、河階、河口、谷地、海洋、灣、岬、半島、聚落.......,也可以是:地名、地點、場所、故事、私房景點....。
我們如何看大地景?大地景如何被看?看大地景的什麼?如何串連大地景裡的小場所?如何轉化成導覽路線?
淑楓:台中新社九庄媽彩繪牆:
台中新社客家聚落特殊信仰-九庄媽,九庄媽無固定廟寺供奉,而是每年由居民抽籤決定九庄媽進駐的家庭,該年便到該戶膜拜九庄媽。在地居民將九庄媽的故事以彩繪牆方式呈現在房舍壁面。小時候常沿著九庄媽彩繪牆小巷奔跑遊戲。
彥惠:自家環境-德高寮
泰源-北源-德高寮: 阿美族語水質清澈的地方,盆地、野溪、麥飯石、鳳梨釋迦園、東河農場、農場後方雲霧瀰漫的樹林、七階河階地等等。非常喜歡我家的環境。
宛青補充分享,自家環境可見銀河、銀河裂口、水象星座、人造衛星。
盈慧:成功漁港的漁村文化
小時候等父親鏢旗魚結束後進港,漁船頭翹尾沉表示豐收、魚市場喊價、漁船維修、漁獲上架(有祭拜儀式)等等從小親身經歷的觸覺、味道、聲音,是各種無形的漁業文化記憶環境。
最後,鄧浩老師有交代作業哦!
回家仔細觀察自家或對某個環境中非常有感觸的大地景,
利用拍照+文字簡介說明(形容詞)兩種方式記錄它。
利用拍照+文字簡介說明(形容詞)兩種方式記錄它。
我們將在後續課程運用各位所觀察記錄的筆記,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分享,並可能有機會落實到實質環境改善!
*【上課簡報資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