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
台東場:107-03-14(三)13:30~14:30 @東管處藝文教室
花蓮場:107-03-16(五)13:30~14:30 @在磯崎工作室
一、 駐地研究員培訓之目的
以去年(106年)東海岸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之目的:「從部落社區尋找並培訓與東管處共同推動觀光資源經營之夥伴,亦即冀望培訓地方創生之重要推手。」為基礎並持續進行,今年(107年)的培訓課程更著重在各部落凝聚共識、產生共識、執行共識的過程,因此,希望達到以下目的:
1. 從部落地圖到部落藍圖
部落藍圖描繪著部落發展的願景,其基礎作業架構於詳盡的各類田調資料、再藉由田調資料轉化為部落地圖(文字及圖繪),部落夥伴從部落地圖描繪的過程才能漸漸認知與凝聚對部落藍圖的整體發展願景。
2. 從四個試做點的操作過程凝聚部落共識,並透過以協力換工方式,看見部落串連的力量
今年(107年)將持續進行去年(106年)遴選出參與式設計的四個部落試做點,讓部落駐地研究員在執行過程當中,思考如何讓部落族人共同參與,將部落藍圖中的空間環境逐步落實,並且讓鄰近部落的夥伴也能以工作坊、協力換工的方式參與,讓部落之間合作與聯繫更加緊密。
二、 符合部落需求而制定安排的培訓課程規劃
三、 各部落試做點工作坊初步規劃
各部落執行的空間環境計畫以及預計與其他部落夥伴以工作坊方式執行的初步構想簡述如下:
1. 磯崎部落-「磯崎生命故事館為中心-磯崎共好平台」
(1) 計畫操作磯崎在地生活知識展示館周邊環境的整合整理,預計計畫項目有:在地生活知識展示館房屋修繕、故事廊道及可食地景的景觀環境整理、古道清整與路徑記錄等。
(2) 工作坊執行構想:讓其他部落夥伴共同參與可食地景的植物採集與種植,並在過程中以工作坊方式讓其他部落夥伴瞭解磯崎的可食植物文化,相互交流與協助。
2. 比西里岸部落-「與陽光有約-比西里岸有溫度的解說牌」
(1) 計畫以部落素材設置與母語結合的部落解說牌,並在過程中整理髒亂的角落空間。
(2) 工作坊執行構想:讓部落族人共同參與解說牌設置的形式、工法、材料、解說內容等等,設置後由部落自主維護管理。過程中將邀集其他部落夥伴參與解說牌設置的過程,讓大家相互學習交流如何由導覽解說路徑的規劃討論,進而達到凝聚部落對空間環境的共識。
3. 東河部落-「走走東河Marongarong Amis Culture Tour」
(1) 計畫操作「自己自己資訊站」的整理與周邊環境的改善,預計修整原有小屋為資訊站、在資訊站繪製部落藏寶圖、介紹部落特色店家、彩繪部落故事牆等。
(2) 工作坊執行構想:初步計畫與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園藝暨景觀科學生之敷地計畫課程相互搭配,讓師生參與東河部落之田調蒐集作業,並與部落駐地研究員充分交流討論;並讓部落族人共同參與部落地圖資訊調查與繪製,其他部落夥伴可從中協助原有小屋的修建或部落地圖的繪製等。
4. 都蘭部落-「從發跡到發展-將傳統文化帶向未來世界讓未來世界迎接傳統文化」
(1) 計畫操作老人及青年聚會所茅草屋的修繕,預計計畫項目有:與部落木工團隊討論聚會所內部空間規劃、傳統工法材料的蒐集、傳統工法茅草屋的搭建等。
(2) 工作坊執行構想:讓其他部落夥伴共同參與傳統工法茅草屋的搭建過程,如茅草片製作、竹子採集修整等,讓其他部落夥伴更加瞭解都蘭的茅草屋傳統工法與意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