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部落民俗植物與應用

  📆 時間 :  110/10/21(四)13 :30~17:30  🏚️ 地點   :  阿度蘭農場 👨🏻‍💼  講師 :  楊智凱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課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XVnBKH9qczs 課程筆記 由楊智凱老師帶領部落夥伴以及東管處窗口,以邊走邊解說邊玩的方式搭配五感體驗進行課程。藉由過程的交流,釐清一些植物在既有認知上的謬誤,除了原住民族傳統生活技藝、祭儀上等對於植物的運用,也發掘植物鮮為人知的用途及玩法,幫助部落夥伴們創造部落遊程中新的可能性。 【開場大哉問:你是「蕃薯」還是「芋頭」?】 關於「蕃薯」還是「芋頭」能夠代表台灣人有兩派說法,實則蕃薯、蕃茄、蕃木瓜、蕃石榴等帶有「番」字的蔬果幾乎皆從南美洲而來,被輾轉引進台灣大概只有近五百年歷史,而芋頭才是台灣最早「落腳」的作物,已被引進近五千年歷史,與台灣深厚有著淵源。 ( 1 )芋頭 除了小米到後來引進的稻米以外,芋頭也曾是台灣原住民族過去的主食。芋頭裡含有大量氟化物,對於牙齒的保健有好處,能幫助預防蛀牙和保持牙齒清潔。而至今仍以芋頭作為主食的蘭嶼達悟族長輩們的一口健康好牙,便是最好的證明。更特別的是,整個太平洋群島上的芋頭最近緣的物種便是台灣島嶼上的特有種 -- 山芋。 ( 2 )蕃木瓜 ●利用木瓜葉柄(竹管也可以)玩吹箭比賽:修剪到適當的長度,塞入細竹籤及沾濕的衛生紙作為箭體,再握住管口用力吹出。 ●雙重圓周運動:保留木瓜葉靠近莖的葉面及葉柄,手指節輕抵葉柄與葉面的節點轉動,形成兩個圓周運動。 ●天然不求人:保留葉柄,變成一支天然的不求人 ●天然的噴水器:利用虹吸原理,把葉柄插在水裡左右搖晃後水便會被吸上來。 ●補充:樹薯、鵝掌藤、江某同樣可以作以上的運用 ( 3 )尤加利 ●從大環境來解說尤加利:尤加利釋放的芬多精可以讓平常工作及生活壓力很大的人步調變慢,但本身有憂鬱症的人則不適宜待在尤加利樹林裡(有活力的森林 - 松樹林較為適宜)。 ●尤加利精油:協助支氣管擴張保持呼吸順暢,有鎮定、安眠效果及有效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輕度症狀(打鼾)。 ●尤加利林:讓都市人體內長期充斥著由各種 3C 產品造成的靜電積累...

部落旅遊商品訂價與上架實務Part2

📆 時間 :  110/09/30(四)14:30~17:30  🏚️ 地點   :  東管處第三辦公室-臨時會議室 👨🏻‍💼  講師 :  林雅婷 /Kkday 資深經理、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副秘書長 🔎課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sstrRb8IDR8 【定價計算方法 _ 成本加成法】 區別成本類別 l    共同費用,例:導覽員日薪、接駁、過路費、停車費 l    個人費用,例:門票、體驗、交通費、 其他費用(稅金等)   列表計算 l    套裝行程成本、售價、利潤計算表   決定定價 l    淨價 = 營運成本 + 淨利 l    零售價 = 淨價 + 分銷成本 ( 佣金、或是廣告費等 )   計算整體佣金率 計算公式: ( 1 )各個渠道的銷售比例 * 該渠道的佣金率 = 該渠道的加權佣金 ( 2 )再將各個渠道的加權佣金率相加計算得出整體佣金 例如: 運營商的直接銷售佔比 80% * 成本 10% = 加權佣金 8% 剩餘庫存均通過 OTA 分銷 20% * 佣金率 25% = 加權佣金 5% 整體佣金 =8+5=13% (但如果直銷和分銷比例變為 50 : 50 ,整體佣金會增至 17.5% 。因要保持相同的利潤,企業需要將零售價提高 4% ~ 5% 。)   成本試算 表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jFoIg5FnvRmeX4RJJ633L8emMweeQ_c1NLqlCRbu0W8/edit?usp=sharing   常見問題 : ( 1 )成本分類,要分為固定費用 及 個人費用 ( 2 )自然食材耗材如何計算成本? 例如:一棵香蕉樹可以提供4片香蕉葉,一片葉子需要多少的成長時間?用此計算出在環境永續的原則下可接待的客人數量,再以可接待客人數量來做為設定價格的重要參數。   ( 3 )淨利應該加多少? ( 管銷成本 VS 淨利 ) 管銷成本:水電費、場地費、員工薪水、自家行銷...

部落旅遊商品訂價與上架實務Part1

  📆 時間 :  110/09/01(三)14:00~17:00  🏚️ 地點   :  東管處第三辦公室-臨時會議室 👨🏻‍💼  講師 :  林雅婷 /Kkday 資深經理、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副秘書長 🔎課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gReY0-2m5OM 課程筆記: 一、 OTA 、旅行社要什麼 ? -旅遊產品設計與需求 (一) OTA (旅遊電商)和傳統旅行社的差別 範例 KKDAY (針對旅遊目的地行程) Booking.com (針對住宿) 雄獅旅行社、東南旅行社、燦星旅行社、易遊網 銷售渠道 全線上(官網、 APP 、 MWEB/ 手機版網頁) 實體門市、網路、電話、報紙 銷售產品 l 旅行零組件(飯店、門票、遊程、交通) l 制式套裝遊程(先有商品、行程再招客) 零組件、制式遊程外,大宗獲利來源為: l 客製化行程(先有顧客需求,再組行程、提案報價) l MICE (會議、獎勵旅遊、大型企業會議、活動展覽)   (二) OTA 和傳統旅行社的消費者輪廓(以 KKDAY 和東南旅行社為例)   OTA 傳統旅行社 平均訂單人數 FIT 散客,自由行為主( 2-3 人,最多不會超過 6 人) 團體旅遊為大宗( 6 人以上) 決策者側像 行動世代( 25-35 歲) 兒子、女兒 年輕父母(多會有 baby 同行;或是一家三代同行) 福委會、人資、部門主管 父母 意見領袖(如 : 管委會主委、里幹事) 決策考量 追求一生一次的體驗,可以在社群分享 秘境 (決策考量內心話:有點貴,有點難到達也沒關係) 預算分配 方便集中管理(大巴停車方便否;長輩是否方便走、是否有無障礙空間、階梯數;廁所數量、廁所形式、是否有衛生紙;餐廳不能在二樓以上) 一條龍式服務 (如何幫客人省時間、方便,預算很重要) 目前台灣 OTA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