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路徑博物館與部落地圖

  📆 時間 🏚️ 地點   :    109/11/18(三)14:00~17:00 都歷行政中心第一會議室  109/11/19(四)13:30~16:30 貓公部落聚會所 👨🏻‍💼 講師 :  歐祥權 / 行遠團隊、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 🔎課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4P0XdB6RvAQ 課程筆記: 把博物館的概念,帶到環境規劃設計領域中。 這個概念跟部落藍圖很像,要先瞭解也那些資源、有哪些值得展覽的,要先調查並系統化的紀錄與分類,並設想如何對到訪者講故事、如何設定主題。   一、那到底什麼是博物館呢 ? 博物館 = 謬思女神 + 地方 Museum = Muse + um 博物館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並透過展示,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博物館具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功能。 博物館透過各種方式,甚至是感官的方式來傳達訊息,例如英國的戰爭博物館以味道,讓到訪者瞭解士兵在戰場上生活的一面。也透過一定的路徑引導,讓到訪者循序的瞭解展示文物要傳達的故事線。   二、路徑博物館之於部落的意義 回到部落來說,也就是將大地景、文化資產等串連成一個有意義的路徑,但前提就是要能夠充分盤點部落內的資料資源。 例如:在一個適當的眺景點、可以解說大環境脈絡的地點,放置一個適當的街道家具或設施,則可讓人停留,眺望、感受並理解環境、人類在環境中的活動軌跡(如:文化景觀),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對自然環境應有的尊重與愛護。 歷史的瞭解,不是要復刻他,而是要了解那個過程、和他產生前世今生的連結。而文化地景,就是一個不斷複寫、累加的環境的層層疊疊。   三、路徑博物館的實踐 「將分散於各處的景點,以一條可及的道路串聯起來的作法,在不移動其位置的前提下以最自然的方式引導參觀者完成他們的「發現」,而且有一個完整的連續性。」(新井重三: 1995 ) 而隨著人的身體的移動,將可以看到地標的近景、中景、遠景等不同距離的視域感受。 操作步驟可以為: 1. 觀察環境:自然環境 / 大地景 ( 都蘭山、八仙洞、大石鼻山、頭目山 ) 、人文場域 / 歷史、故事 ( 都蘭遺址、成廣澳遺址 ) 、生物生態。 2. 如實記...

圖資平台運用教學

📆 時間 🏚️ 地點   :    109/11/04(三)14:00~17:00 都歷行政中心第一會議室  109/11/05(四)14:00~17:00 貓公部落聚會所二樓 👨🏻‍💼 講師 :  郭倩如 / 「東部海岸部落永續觀光培力暨示範計畫」計畫主持人 🔎課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XLsEb_3Gtxk 課程筆記: 圖資平台的運用是希望大家學習如何操作政府公開的圖資平台,藉以因應幾項趨勢:( 1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空間規劃越來越強調民眾參與、( 2 )每個人都應該對生活環境有一套看法、( 3 )極端氣候下越來越重視環境災害風險、( 4 )盤點部落環境資源做為實踐永續旅行的基礎。另外,在面對諸多提案計畫的撰寫與資訊蒐集時,也能利用各式圖資平台確認欲操作的土地範圍或查詢相關資訊。 以三仙台的堡圖( 1904 年)為例,從圖上的資訊顯示可知當時就有 ” 三仙臺 ” 的稱呼,並且可以隱約看見舊海岸公路的痕跡,是藉以了解此地舊貌的重要資訊。 又如,圖資平台例如國土資訊雲可套疊地籍 + 公有土地、國家風景區、國家公園、海岸地區等上位空間計畫範圍。也可以在計畫執行之前,可事先查詢土地編定、潛在環境保護地區、淹水潛勢、土石流與山崩等資訊,早一步釐清土地各面向之資料。 若能更進一步使用 GIS 軟體來進行各類資訊的套疊,則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範圍、原住民人口比例、人口老化指數、扶養比等等,則可呈現更清楚完整的圖資。 所以,有效利用這些查到的資訊結合自己族人的環境智慧及大家的看法,便可以製作足夠與他人討論溝通的重要資料。   壹、圖資平台清冊 以下列舉有關土地規劃相關圖資平台可以查到的資料及基本概念 一、土地使用分區、土地使用編定、海岸地區查詢 1.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https://maps.nlsc.gov.tw/ 屬於綜合性圖台,中心所有的圖資,如臺灣通用電子地圖、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成果圖、地籍圖等核心、基礎圖資,以共同規格與統一圖資可進行綜合查詢 2. 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   http://nsp.tcd.gov.tw/ngis/ 屬於綜合性圖台查詢,蒐集整合國土規劃所需圖資,包括都市計畫、非都市土地、國家公園、各...

永續旅行準則實務工作坊

📆 時間 🏚️ 地點   :    109/10/28(三)14:00~17:00 都歷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109/10/29(四)14:00~17:00 貓公部落文健站 👨🏻‍💼  講師 : 陳盈潔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秘書長 🔎課程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yJePT98gR5Y ////// 永續旅行準則實務工作坊 ////// 一、先思考旅遊為社區、為部落帶來什麼? Q1遊客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或優點? Q2遊客產生什麼令人不舒服的現象或事件? 二、什麼是CBT社區型旅遊? 1.社區型旅遊應該具備什麼特色?特質? 不是單純的社區参訪、社區導覽,而是以永續的方式操作社區旅遊,提供一個具啟發、真實在地生活與文化經驗,可以為在地居民創造在地經濟、保育、保存等利益的旅遊型態,他是能夠自主營運、固定比例收入能回到社區基金、實踐永續旅遊的精神 目前以泰國最具備社區型旅遊的發展經驗。 2.為何社區要發展觀光呢? 並非每個社區都要以觀光旅遊活動維生,每個社區都要重新定位社區與觀光旅遊的關係,才能永續發展。在泰國,CBT通常不會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是做為一個「副業」(零用錢的概念)來發展,也就是不是把雞蛋全部放在觀光,一旦有狀況,則社區就會頓失收入。 三、永續旅準則四大面向,以減少遊客產生的不舒服現象、增加對社區的好處或優點 A.永續管理(有效的永續經營管理)、B.社區經濟(當地社區經濟與利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C.社會文化(將文化遺產效益發揮到最大並將負面影響降到最小)、D.生態環境(環境效益最大化與負面影響最小化)等四個面向的永續。 四、四大面向(A.永續管理、B社區經濟、C社會文化、D生態環境)準則的重點式導讀 A5.要建立一套有系統、當地居民參與且回饋,並能夠持續操作的管理系統。而社區可以先在可掌控的範圍內,進行有系統的管理 A9.建立遊客應當遵守的行為規範、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行前要瞭解的事項;並要注意傳達正確資訊的解說。可以以簡單清楚的圖卡或影片等,來讓遊客理解應當遵守的行為規範。 B3.要支持本地企業與公平交易(業者);鼓勵返鄉,也要能夠有地方經濟體支撐。而觀光業可以做到的事情包括,如:採購時優先考量當地的供應商,幫助當地農民、工匠和食品生產商參與到旅遊產業鏈中,如此就可以讓地方...

部落走讀 │ 美山部落

📆 時間 : 109/10/15(四)16:30~18:00 🏚️ 地點 : 美山部落 部落環境走讀觀察記錄 1. 小心沙發: 店主將空間概念定義為部落小型聚會所,不定期舉辦活動以串連周邊業者感情 2. 橘子候車亭: 部落族人早期種植橘子為主,故以橘子作爲意象結合候車亭,提供大衆候車環境之需求。 未來可能規劃成遊客資訊站,以及徒步或腳踏車環島的中途休息站。 3. 碾米厰: 美山部落曾經有三間碾米厰:第一間已荒廢;第二間國勝商號已拆;第三間是小心沙發的前身,美山商號,也是美山部落第一間有電視機的商店,以前常有部落長輩聚集在商店裏看電視聊天。 4. 海防哨口: 因人手不足而荒廢。部落原本希望利用舊哨口作爲活動中心,惟建物使用申請牽扯的内容過於複雜,故縣政府暫將計畫擱置。 5. 美山海灣: 從部落到海灣有兩條路徑,第一條的入口處位於第一間碾米厰對面,路面狀況較好,惟有惡犬出沒;第二條的入口處則位於美佐呂橋頭處,較難走,但需要稍繞遠路。 美山海灣的海灘理應於夏季為細沙灘,冬季則為石灘,但因爲近幾年海灣不斷受到海浪侵蝕的影響,我們目前於一年四季看到的美山海灣皆為石灘面貌。然而,這樣的面貌對於撿玉石的人而言,卻爲一大確幸。 6. 美佐呂溪: 溪流目前的狀況很常沒有水。( 據部落夥伴觀察,美佐呂溪之出海口處,有寄居蟹出沒現象,而且數量比兒時觀察到的還多。) 7. 美山養蝦場: 據部落夥伴口述,這一帶的白蝦養殖不易,因此一直更換場主。 8. 土地公廟: 部落族人兒時都會在廟前看劇。 9. 成功花海: 花海每年的景觀設計跟不上時代,無法成爲成功鎮的亮點之餘,可能還會使遊客對此留下負面印象。 從成功花海入口處往山則看,可見三座山丘聳立。 10. 忠孝國小: 已超過百年歷史,於日治時期為日人就讀的「公校」,校内保有一顆百年榕樹。

部落走讀 │ 麻荖漏部落

📆 時間 : 109/10/15(四)15:00~16:00 🏚️ 地點 : 麻荖漏部落 部落環境走讀觀察記錄 (麻荖漏部落的歷史事件與歷史空間見證,都跟樹有關係,因爲建物可能已被遷拆,但大樹仍在。) 1. 長老教會成功教會: 門口設有心心相印打卡點,意指來到部落裏就是一家人。 2. 燈塔公園: 為成功鎮入口意象 燈塔 – 意象代表東海岸的第一座燈塔就建造在成功鎮,燈塔意象於2-3年前遷移,原址位於成功豆花對面。 小丑魚 – 成功鎮為全球的小丑魚人工繁衍復育種類最多的地方,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十多種小丑魚,而成功鎮成功復育了二十多種。 天堂路(公民路新港神社路段)-以前這邊有葬儀社,因此當地居民稱之爲天堂路。 3. 新港神社、麻荖漏紀念碑: 於日治時期喬遷至現在的新港國中,後來成功鎮鎮長於現址重新建造神社,以紀念1911年於成功鎮發生的麻荖漏事件。( 麻荖漏事件為1911年發生在臺灣臺東廳的阿美族反抗日警事件,日本官方稱為「成廣澳」事件,但阿美族人稱為「麻荖漏事件」)《 歷史見證之大樹:已消失的老樹》 4. 公賣局 5. 三民國小舊宿舍: 現今已出租給社區居民使用。 6. 三民國小的嚴校長住處: 228事件中,三民國小的嚴校長(外省人)把外省同胞集中起來庇護在自己家中,因在鎮上頗有聲望,才得以讓一眾同胞在暴動中免於殺戮。 《歷史見證之大樹:住處外的百年龍眼樹、麵包樹、黑板樹等》 7.三民社區活動中心: 目前主要為早療協會服務投入,未來將投入文化健康站服務與DIY教室。 8. 三民國小: 於日治時期,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等就讀之學校稱爲「蕃校」,日人就讀之學校稱爲「公校」。而當時的成功鎮的「蕃校」即三民國小,「公校」則為美山部落的忠孝國小。現今三民國小的學生人數約一百多位。 《歷史見證之大樹:校園百年茄苳》 9. 落葉歸根候車亭: 希望部落族人知道回家的路,以葉子作爲意象結合候車亭,提供大衆候車環境之需求。 10. 成功故事館: 為成功鎮舊公所,以前由愛鄉協會管理。未來將與愛鄉協會合作,作漁村導覽。一樓目前正在規劃咖啡品嘗區、部落地圖以及迦南文創廊,幫助部落裏不同領域的達人(編織、皮雕等),讓他們的產品得以推廣與販售。二樓則有瑜伽教室、跆拳道教室等空間。 11. 成功第二市場: 與社區合作進駐,打造屬於原住民的菜市場。第二市場目前為台東縣烘焙公會所租賃,一樓室内為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