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6年12月14日下午1點半至7點 地點: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都歷遊客中心星空劇場 主席: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洪處長東濤 發言1 公部門對部落串聯與合作的期待,是否會與部落的期待有落差?/磯崎部落 陳健瓏 一、「東海岸部落觀光產業聯盟發展合作經濟的評估案」執行團隊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張育銓副教授 目前有 6 個單位執行不同系統的串連合作,若執行不恰當,會形成大家僅是在分配(分割)公部門的資源,計畫執行完畢就結束了、無法延續任何事情。而關鍵是,公部門的資源有沒有正確對應到部落發展產業的狀況與實際需求?產業指的是透過觀光產業在部落裡連結其他類別的產業;這種狀況下便產生一種迷思,即是否要做出差異性,而因為有異於其他部落的產業特色,所以會被納入某個觀光行程,每個部落利用差異產生互補。然而,這樣的迷思代表每個部落均只是觀光行程裡短暫的某個停留點,整個遊程中的各環節裡,到底是誰獲得利益較高的部分(主要是住宿與飲食)?如果大家均只專注在「我想獲得利益較高的部份」,而不去思考「部落傳統文化特色在哪裡?」會讓部落產生一種「這真是部落應該做的嘛?」的疑惑。 應該去思考如何讓部落成為觀光旅遊的「目的地」而非僅是「停留點」,如此才能對部落各個產業做整體性的規劃,不同層面的參與人員也能獲得產業共同提昇後應得的利益,也較能完整地做到部落的文化傳承,避免日後部落僅有單一面相產業的發展或僅連結到某些特定團體或個人。 過去的跨部落產業連結方式,過於強調利用各部落來串起一個行程,每個部落是被分配並發展某種接待項目 ( 例如以住宿、風味餐等,去凸顯該部落的特色 ) ;這樣的方式較無助於部落文化傳承與產業提昇。 部落的產業發展不應該是被分配某種特定的接待項目而去發展與該接待項目相符的產業,而是回到部落的傳統文化特色裡找到部落主體性。 二、「東海岸觀光資源重點景觀風貌參與式設計及示範計畫」執行團隊行遠國際工程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郭倩如協理 在駐地研究員培訓過程發現,某些部落有已形成一群夥伴,每位夥伴都有不同專長,所以在部落做任何事情均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互動所產生的,以人跟人之間的互動 / 互信為基礎作為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溝通基礎,便能產生良性的連結。 在培訓課程中的選讀書單中有一本書:「社區設計」,山崎亮老師在操作的「社區設計」不如說是「社群設計」,均是在指「人的連結」才是社區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