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6/11/16 吉拉米代部落觀摩小旅行

【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6/11/16   吉拉米代部落觀摩小旅行 【 地點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拉米代部落 相關參考資料下載: Ensit通訊第12期 里山倡議的核新概念與國際發展現況 花蓮縣富里豐南村的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吉拉米代部落及社區發展-簡報說明影片: https://youtu.be/BWQRvNaSwsg 吉拉米代在花蓮最南邊,也是富里鄉最南端。旁邊就是東河。 【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位於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的吉拉米代部落裡,吉拉米代( Cilamitay )是阿美語「大樹根」的意思。耆老口傳吉拉米代原是成功阿美族人和卓溪布農族人重要的獵場。直到清末時期才有阿美族人來此定居,因為看到此地櫸木樹根大到可以當作橋樑行走,便以 Cilamitay 為部落名稱,( lami 為根的意思)。 後來,一群來自都歷的阿美族人看上吉拉米代部落北方的石厝溝溪有著清澈水源及豐富魚產,在外來物種的尚末侵入時,這條溪流隨處可見台灣特有種台東間爬岩鰍和日本禿頭鯊,由於這兩種魚類在阿美語皆為 Hara ,因此,族人便將這個聚落取名為「吉哈拉艾( Ciharaay )」。】(摘自吉哈拉艾網站 http://cilamitay.wixsite.com/cilamitay ) 這次的部落觀摩於早上 10 點來到吉拉米代部落的跳舞場,搭了「部落高鐵」嘟嘟嘟地前往水源地,一路上放眼都是綠油油帶點金黃的稻田,風涼涼的吹過臉龐,把煩惱都吹走了唷!因為路況不好沒能上到水源地,仍然喝了非常冰涼香甜的山泉水。中午就要到吉哈拉艾的四維分校用午餐,中間為了等待小天祥管制放行,雅各帶著大家跳了好幾首舞,也跟都蘭部落交流了歌舞。下午的行程是部落介紹的簡報以及雅各帶著大家走水圳囉! 【吉拉米代部落介紹】 人口總共 300 戶,大多是老人和小孩。這裡是台灣唯一一個有山、有水、有聚落的文化景觀區,所以成立了文化景觀經營管理協會,只要來這邊採砂石或施工都必須經過協會的同意,成為地方自治的基礎。 這個文化景觀區是由東華大學協助部落登錄,推動過程中歷經一些困難。當初文化局說「你為什麼不保護這個水圳就好?」部落族人們也很掙扎,因為保護水圳就很辛苦了,需要兩天就掃一次落葉,這些人又沒有薪水。他們自願去清掃落葉讓水流可以正常通過,灌溉這邊的田,下游的居民也能使用這些水。後來掙扎的結果他們通融讓族人們保護這...

【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6/11/06 環境智慧與觀察工作坊

【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6/10/20   環境智慧與觀察工作坊 講師: 羅永清 教授 | 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 地點: 奚卜蘭遊客中心 上課影片: 環境智慧與觀察工作坊-羅永清(01)  https://youtu.be/kFau8VCb5NI 環境智慧與觀察工作坊-羅永清(02)  https://youtu.be/xAWD-2OTOkQ 環境智慧與觀察工作坊-羅永清 (03)   https://youtu.be/xyt_j7SiKqg     大家一起動手做的課程!「 CIPOLAN 美式文化桌遊」 1. 「桌遊」是一種過程、一種觸媒,除了盤點大家腦袋中的在地智慧外,更是一種交叉討論、辯證的過程,就各部落面對的問題共思對策之外,同時也可以從「採集可食或不可食的生物、野菜」,紀錄與瞭解物種的空間區位以及環境關係。 2. 羅老師藉由「桌遊」的發展,傳授大家「整理、傳播、思辨在地知識,以及思辨困境、威脅與因應的方法」是一種真正的「玩中學」。   動手做 ! 刺激思考 ! 羅老師今天原本想以上課方式,向大家分享這十幾年來有關原住民傳統環境智慧的研究,有植物、動物、生態、超自然等面向,但今天上課的氛圍更適合大家一起動手操作出某種「成品」;所以,今天的課程要刺激各位的思考 ,要把環境智慧、原住民文化、尤其是文化社會結構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等從你們的腦袋裡挖出來,並且用它們作為課程操作的素材。 羅老師先請每個人分別回答「想到阿美族,就會想到什麼 ? 」,藉此先行釐清阿美族族群文化的特點,包括:「魚」、「華麗的服裝」、「打獵」、「唱歌」、「阿米斯音樂節」、「年齡階層」、「八角花 ( 山嶺榴 ) 」等,而尤以靜浦阿美族襲名制年齡階層別具特色! 動手做「 CIPOLAN 美式文化桌遊」素材,一張色卡寫一個關鍵字 == 色卡 1 (綠色色卡) == 因為靜浦擁有別具特色的年齡階層,羅老師請來自靜浦的伊麥‧阿蹦與秀敏簡要介紹靜浦部落的 8 個「襲名制年齡階層」後,再讓請每位學員各別向她們二位請教每個階級的意義及工作任務,並將資訊寫在一張綠色色卡上,藉此機會讓學員們瞭解靜浦阿美族的「年齡階層」。 靜浦部落阿美族的 8 個襲名制年齡階層如下: (1) Mam...

【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106/11/02~03 路徑博物館的實踐,與聰明守護環境景觀

【駐地研究員培訓課程記錄】 106/11/02~03  路徑博物館的實踐,與聰明守護環境景觀 講師:歐祥權|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中原大學景觀系兼任講師 地點: 11/02 奚卜蘭遊客中心、 11/03 都歷遊客中心藝文教室 上課影片: 106-11-02_@靜浦-01 https://youtu.be/CxwTZiDFZkw 106-11-02_@靜浦-02 https://youtu.be/pE4lidj5Rx8 106-11-02_@靜浦-03 https://youtu.be/e8pbnaYE_QU 106-11-03_@東管處-01 https://youtu.be/iAAi87tHhvw 106-11-03_@東管處-02 https://youtu.be/m4K5gMD5ziQ 106-11-03_@東管處-03  https://youtu.be/qJLv1NyN5dA 博物館 Museum 的意義 → 戶外博物館的概念 Muse( 希臘神話掌管文藝的謬思女神 ) + um(..... 的地方 ) = Museum ;博物館 (Museum) 即意指具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且讓人獲取藝術靈感泉源的地方。例如:臺灣史前文化博物、巴黎自然史博物館、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瑞典瓦薩沉船博物館等各型態的博物館。博物館也提供參觀的建議路徑,讓遊客循序漸進地知曉這間博物館想要訴說的故事。 而「博物館在戶外」就是把「博物館」一詞運用在戶外大地環境、把大地景的線條 ( 山海天際線 ) 、聚落故事、文化資產等環境脈絡視為可讓人們獲得靈感的地方,例如:英國湖區溫德米爾山際線與牧羊所需的砌石頭牆、愛丁堡亞瑟王座山 (Arthur’s Seat) 的地貌與城堡山遙望的大地景致、日本日光市高山湖泊 - 中禪寺湖及華嚴瀑布自然形成的地貌、日光市戰場之原的大片枯澀蒼涼與人類渺小路徑的對比、基隆山與海及聚落的地理關係等。 大地景的景致並非一成不變,它目前的樣貌來自於數萬年數千年來因自然力及人為活動介入所交疊在一起的畫面,因此「歷史不是史料!是一個過程與情境。歷史感的呈現,不是復原,而是一種連結。」「文化地景是張刮除重寫的羊皮紙」 路徑博物館的實踐 所謂的路徑博物館( Trail Side Museum ),此一概念係源自美國國家公園中的「自然研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