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1的文章

部落的海洋知識與應用

📆 時間 :  110/08/18(三)13:30~17:30  🏚️ 地點   :  東管處第三辦公室-臨時會議室 👨🏻‍💼  講師 :  蔡政良教授/ 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課程講義連結: https://youtu.be/HYOCs9V-IKU 課程筆記: 阿美族人的冰箱 - 阿美族海洋文化簡介 一、概論 空間與時間,是構成人類感知最重要的因素。就時間層面而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累積關於環境的認識與智慧;此外,也會因性別而有差異,例如部落內女性族人從事的工作或承擔的任務,與男性有所不同。就空間層面而言,阿美族分佈很廣,並依分佈在海岸、山上、谷地、都市等不同地理環境,因空間經驗的不同也形成不同的知識系統。 (一)阿美族與海洋 阿美族分佈區域以花東地區為主,少數在屏東恆春一帶。人類學將阿美族分成五大群:南勢阿美(相對北勢泰雅族而得名)、秀姑巒阿美(奇美一帶)、海岸阿美(大港口、豐濱、宜灣、重安一帶)、馬蘭阿美、恆春阿美。 長期以來,阿美族有臨水而居的特性,如溪流、海洋;早至荷蘭人文獻中,即曾有阿美族部落鄰大河而居的紀錄,如馬武窟溪兩側的部落東河、小馬、隆昌等即曾出現在荷蘭人文獻中。即使是都市原住民,也多先擇臨河地帶而居;因為很多儀式都與水有關係。生業活動、神話、祭祀、禮儀、日常休閒活動等層面皆與海洋或溪流脫離不了關係。因此而累積豐富的海洋生態相關知識。但這些知識都會隨著環境變遷、生態變遷而有所調適、改變。尤其全球氣候變遷下,勢必也會造成部落的知識系統的改變。 對阿美族人而言,大海就是我的冰箱:依海維生(在冰箱還沒出現在部落前,阿美族人稱,大海是我的 siraw ;是用新的概念套在既有的知識系統上)。此外,大海也是阿美族人的老師,從自然觀察到的人生哲理與處世能力;大海也是庇護之地,自然是一種療癒地景也是祖聖之處。對很多阿美族人而言,脫離大海,即難以生活。(部落婦女有時會開玩笑的說:你們在海邊蓋 Daluan 就好,不要回來、只要魚回來就好) 在都蘭部落有句話:「 aka la lima 不要被打敗」,源自「 aka la lima 不要被第五個拿走」,深究之-不要被第五道浪帶走 salka lima a tapelike (在很多南島語族, 5 都是 lima ;在部落中...